社會組織有望在京直接申請成立
今年,公益慈善等類社會組織在北京登記注冊,有望無須再找業務主管單位,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昨天,2012年北京市民政工作會召開。市民政局首次提出,今年,將探索研究推動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向業務指導單位轉變。
這一轉變意味著,北京市將繼廣東“破冰”之后,探索突破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壁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直接登記。北京市社團辦主任溫慶云介紹,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向業務指導轉變的試點,可先從市民政局目前“一手托兩家”(既做業務主管,也做登記主管)的社會組織開始。
我國現行的社會組織管理法規,由《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組成,其中均規定,社會組織要獲得“合法身份”,須先獲得所在行業業務主管部門的審批,才能到民政部門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
溫慶云透露,已在修訂的三個社會組織行政法規今年有望獲得通過,修訂后的法規,有望從立法角度確立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制度。社會組織登記成立前須找業務主管單位審批,將成為歷史。
“雙重管理”尚未真正破冰
去年2月,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工商經濟、公益慈善、社會福利、社會服務4類社會組織試點向民政部門“直接登記”,從操作層面降低社會組織的登記門檻。
當時,有社會組織誤認為,今后申請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部門審批。但北京市社團辦相關負責人此后多次表示,北京對于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并未真正破冰,只是作出一些嘗試,提高社會組織登記的可能性和成功率。譬如民政部門可代為尋找、協調業務主管單位,或“一手托兩家”,既做業務主管單位,也做登記主管單位。
●助孤殘兒童融入家庭
今年,北京市將研究制定福利機構孤殘兒童回歸家庭、融入社會扶持政策。這意味著,將有更多孤殘兒童能夠被家庭合法收養。
●新建養老床位1萬張
今年,北京市將新建養老床位1萬張。將推進市老年社區二期、南城養老院、松鶴溫泉新村建設。
●辦養老機構將獲補貼
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推進養老機構星級評定,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對街道、鄉鎮政府辦養老機構給予運營資助,補貼社會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開辦費用。
(文章來源:新京報 作者: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