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繉W校歷史教育和國家集體記憶
集體記憶往往與戰爭和革命有關,與歷史知識并不等同。對于集體記憶來說,重要的不是發生過哪些歷史事件,而是那些歷史事件對于“我們”這個特殊群體的命運和生存有什么重大的意義。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謝路明
那些歷史事件對于“我們”有什么重大的意義?
對21世紀的許多中國人來說,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為具有象征意義的關于二次大戰的集體記憶。二戰在中國一直是以“抗日戰爭”來稱謂的,戰爭期間發生在南京的殺戮成為中國教科書的內容,形成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還是不太久遠以前的事情。
大多數具有群體凝聚力的集體記憶是創傷性的(歷史學家Peter Novick稱之為“悲劇”記憶),而共同情感則是群體記憶的凝聚力所在。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和人道罪行的集體記憶,是一種叫“悲憤”的共同情感來凝聚的。這也正是當年《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所唱出的。對日寇的痛恨和悲憤凝聚了“中國人”這個群體,不然這個群體內部的仇恨、對抗和分裂就會占據上風。
對大多數國家的人民來說,集體記憶首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