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報道】兩會議稅:減稅為何越減越多
自2004年起,中國一直在提“結構性減稅”,但財政收入非但沒有減少,甚至連減緩增長也沒有。企業究竟需要怎樣的減稅政策?企業稅負之重,重在哪里,重到什么程度?
責任編輯:鄧瑾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自2004年起,中國一直在提“結構性減稅”,但財政收入非但沒有減少,甚至連減緩增長也沒有
預算報告看不出減稅
“2012年預算報告里的財政收入這塊,估計總體增長9%,其中每一個稅種的增長比例,都還是上浮的。我實在看不出來,今年拿什么做到給中小微企業減輕稅負?”
2012年3月6日下午5點,全國政協的“第21組工商聯”小組討論會場,因為在場的不少委員要趕去參加湖南企業界的一個邀請晚宴,主持人打斷了大家聊得正熱乎的農民工話題,想準時結束下午的小組討論。
但事與愿違,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搶過話筒,堅持要再說兩句稅收的事。
“我剛剛仔細看了下2012年預算報告里的財政收入這塊,估計總體增長9%,其中每一個稅種的增長比例,都還是上浮的。政府工作報告里說了那么多結構性減稅啊、中小企業放水養魚啊,但我實在看不出來,今年拿什么做到給中小微企業減輕稅負?”新鮮出爐的預算報告,讓這位從事航空業和零售業的民營企業家有些失望。
2011年兩會做預算時,定的財政收入增速還低一個百分點,為8%,但近期公布的實際結果,卻是24.8%,且遠遠高出9.2%的年GDP增速。政協委員、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發現,十年來,財政實際收入年年大幅超過年初預算,還年年增速高出GDP10到20個百分點。
“為什么今年好多委員在做提案和大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