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報道】“在一個現代國家,稅收是人民和政府關系最根本的體現”——訪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
中國的問題不僅是政策,更根本的是制度就有問題。作為向現代制度轉型的國家,通過稅收關系可以看到我們的差距。一個現代國家中人民跟政府的關系主要是通過稅收來體現。
責任編輯:鄧瑾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的問題不是政策,而是制度
南方周末:目前世界各國主要采用哪些稅制?如何進行比較?
李煒光:稅收這方面,哪種稅制更好很難界定。實行增值稅為主的流轉稅制,還是實行所得稅為主體的所得稅制,還是雙主體制,要根據這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來決定。像法國實行的是增值稅,而美國以所得稅為主。我們國家本來也想建立雙主體制,但沒建成,到現在還是以流轉稅為主,達到70%左右。
但不同的稅制會對政治與社會結構產生影響。比如,以所得稅為主的國家,一般來說因稅制產生的不公平就比較少。所得稅制是按照利潤來征收的,個人的全部所得要有一些扣除項目,比如子女享受的教育。
南方周末:中國目前的稅制與發達國家有什么不同?
李煒光:最大的不同是決定一國稅收的制度結構不一樣。比如說,在發達國家,這個國家的稅制、稅種、稅目、稅率等一般都是寫在憲法里。關于稅收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寫在憲法里,而且往往寫得很清楚。但在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