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虛懸的“邏輯”
“邏輯崇拜”不合“邏輯”,對非從事專業邏輯研究的人而言,言必有據、論證周延,下結論應盡可能地審慎,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腦子里一些“理所當然”的判斷要嚴加警醒,大概也可以“雖不中,亦不遠”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謝路明
“邏輯崇拜”不合“邏輯”
晚清以來,國人向慕西學,開始還說中體西用,但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為西人所化,反身自省,便覺一無是處。中國沒有“史學”、“哲學”、“科學”,都有人說。更有人總結諸說,斷言中國之所以沒有這許多“學”,皆因缺乏“邏輯學”的緣故。此論一出,頗得贊同。于是,作為一種補救,不少人便養成了崇拜“邏輯”的習慣。金岳霖回憶年輕時候有次聽張奚若和一個美國人辯論,“他們都說彼此不通,他們好像都提到邏輯。我也參加了爭論,但是,我可不知道邏輯是什么,他們好像也不太清楚。”馮友蘭也說,在清末民初,嚴復翻譯的《穆勒名學》和《名學淺說》“能讀的人并不很多”,但二書卻負有“盛名”。
“不知道邏輯是什么”,卻把它拿來攻擊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