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

在孔子以后,“中華民族”的“生命共同體”死了。在我們的文化中,再沒有力量可以制約專制君主的權力。我們的文化失敗了。我們仍生存在這種失敗的痛楚之中。挖掘孔子的意義,是為了再給我們這個文明一次機會

在孔子那里,“上帝”死了。在孔子以后,“中華民族”的“生命共同體”死了。在我們的文化中,再沒有力量可以制約專制君主的權力。我們的文化失敗了。我們仍生存在這種失敗的痛楚之中。挖掘孔子的意義,是為了再給我們這個文明一次機會

 

中國的老百姓早已被剝奪了在共同體中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沒有參與,萬事變得與已不相干,當然就會變得像阿Q(上圖)一樣冷漠 丁聰圖


為什么說中國文化失???
    我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讀《論語》的。我個人的歷史意識,來源于我對現實的觀照。我所要追尋的問題,是現代中國的失敗,以及這種失敗是否有更深的歷史原因,是否可以歸結于一個文明的失敗。
    當然,所謂成功和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價值判斷。最近幾十年,西方反歐洲中心論的文化相對主義甚盛,似乎文化無所謂優劣。這種文化相對主義,在美國的大學中即便不是主流,也是一種時尚,滲透到一般的受教育階層之中。比如,幾年前我去醫院,當我的白人醫生知道我是來自中國,而且研究中國歷史后,馬上告訴我他在大學上過明史課,非常景仰中國文化。我當時聽不出他到底是出于客氣還是出于真誠,干脆直率地告訴他我的看法:從現代歷史的角度說,中國文化是個失敗的文化,至少不能說是個成功的文化。對方聽了很吃驚,馬上拿出文化相對主義那一套和我辯論。我知道醫生惜時如金,無法在看病時開一個中國文化的討論班,就單刀直入地問他:“我愿意我和我的孩子生活在這里。你希望你或你的后代生活在那里嗎?”他一時語塞。
    我判定中國文化成功與失敗的標準就這么簡單。我是個中國人,我的大夫是個白人。但是,我們是完全平等的。我們中國人應該享受這些白人所享受的生活,比如有相當高的經濟收入,在憲政之下擁有自己的政治權利,等等。同樣生而為人,憑什么人家有這些而我們沒有?憑什么在人家有這些而我們沒有時,還不能說我們失敗了?
    說我們的文化失敗了,并不意味著我要反對孔子。相反,這使我在心靈上和孔子更接近,也更能體驗他的挫折和痛楚。和當今那些傳統文化的衛道士不同,孔子看到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正走在失敗的路上。周代的禮制所表達的價值,正在喪亡之中,乃至他哀嘆久已夢不見周公了。我則認為,中國文化的失敗,正是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早已失傳的結果。中國的歷史,自春秋戰國之后就誤入歧途,乃至后世的儒學,也多是反孔子之道而行之而不自知??酌现畬W仿佛是被后世層層污泥所掩埋的精神資源。我們要想受益于這種精神資源,就必須如同考古挖掘一樣,穿透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回到孔孟的原點上。
    那么,什么是孔子的原點?孔子的精神為什么對當今的中國還具有意義?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分析一下為什么在喪失了孔子的精神后,中華文明成了一個失敗的文明。

 

國家理性與共同體自治
    評價文明的成敗,必須以世界史的框架為依據,以長時段來比較各文明的興衰。我從這種宏觀比較中得出的基本結論是:文明的動力歸根結底來自社會基層。當一個文明給你提供了穩定的制度框架,讓你能夠通過和鄰居們合作,以自治的精神來管理社區的事務、增加社區的利益時,這個文明就生機勃勃。當一個文明把這種基層權力轉交給高高在上的政府,讓那些對地方社會既不了解、也沒有利益承擔的官僚來代老百姓作出決定時,這個文明不管開始時多么強大,也會逐漸失去動力。任何在現代社會中成功的文明,都含有強大的基層社會共同體的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