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審驗報告真實性?

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企業披露社會責任績效和推進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工具,逐漸受到認可和重視。2011年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數量在繼2009年呈現“井噴”態勢和2010年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較快增長的一年。統計數據顯示,201111日~1031日,國內發布了817份社會責任報告,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23%。

 

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快速增長的形勢下,其發展有什么新特點,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提高報告的整體水平?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有進步沒?
數量大幅增長,質量有所改善,可信性增強


經過系統搜集、分析、整理和研究后,《WTO經濟導刊》、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學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究中心,對2011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產生的特點進行了分析。


當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最大特點是數量的增長。2011年前10個月,各類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數量超過了2010年全年。特別是在公眾和社會增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后,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和民營企業認識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并且主動公開做過哪些工作。與2010年相比,2011年西部地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數量大幅增加,增長幅度為17.5%,超過了東部和中部地區。民營企業的增長速度更快,達到了41.7%。


數量的增長不僅得益于企業意識的提高,也得益于政府和行業組織的引導,它們通過出臺政策、制定指南、集體發布報告等方式積極引導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大連市環保局、天津經濟開發區環境保護局等地方環保部門已經開始引導、組織相關企業發布報告。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介紹說,我國有117家央企,而目前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僅為75家,國資委要求,2012年所有央企都要發布社會責任報告,進一步推動報告數量的增長。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的改善同樣重要。分析結果顯示,2011年,報告結構更加完整、規范,表達方式更加人性化,部分企業結合企業和行業實際、結合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了很好的社會責任觀、社會責任口號。


部分報告的創新性明顯,企業更注重在報告中提出新理念,應用新編制標準,使用新的報告結構?!?/span>WTO經濟導刊》副社長、北京大學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殷格非介紹說,有21家公司采用了最新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26000作為編制報告的依據,其中,中國鋁業公司完全采用了這個新標準的結構。


為增強報告的可信性,很多企業采用多種標準編制報告,并引入利益相關方評價或第三方審驗。2011年,依據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GRIG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等多種標準進行編制的報告同比增加了73%。


信息披露存在“四多四少”

負面數據的信息披露仍不足


2011年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看,盡管發展趨勢是好的,但報告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如果把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評價看作一座金字塔,自下而上分成起步、發展、追趕、優秀、卓越幾個級別,目前半數多報告還處于低端的起步階段,達到塔尖優秀或卓越的報告比例很小。


整體水平不高表現在,報告的結構不夠完善、實質性內容有待提高和可讀性不強等方面。據統計,2011年,社會責任報告的實質性內容有所下降,信息披露存在“四多四少”。即對員工、社區、環境和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信息披露較多,對同行、社會組織、媒體等利益相關方的信息披露明顯不足;對必盡責任信息披露相對較多,對應盡責任和愿盡責任信息披露相對較少;對正面信息披露較多,對負面信息披露相對較少;對社會績效披露較多,對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披露力度不夠。尤其在風險機遇分析方面,絕大多數報告未能進行披露。


殷格非認為,實質性內容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報告的可讀性。信息披露不全面、語言表述不當、表達方式單一、層次不清等問題,會造成報告可讀性較差。


據專門提供質量、健康和安全、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符合性評估和認證服務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以下簡稱BV)社會責任專家介紹,很多報告在內容方面的平衡性較差,負面的數據和信息披露不足,沒有很好的回應利益相關方關注的關鍵議題,是報告普遍存在的問題。殷格非認為,這是因為企業擔心負面信息會有損形象和聲譽、影響經營,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報告可信性,也降低了報告本該發揮的巨大溝通價值。他說,企業應認識到負面信息有利于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績效的全面了解,增強企業信息透明度是企業與各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同時,公眾應鼓勵企業披露負面信息,報告評價機構應將報告平衡性作為重要指標給予肯定,引導企業編制可信性度高的優秀報告。


企業在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時應采用簡易的語言風格,對信息進行清晰定位和表達。彭華崗介紹說,南方電網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以動畫形式展示電網是做什么的、怎么運作的、誰發電、誰輸電、誰配電等。不僅展示了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做過什么,還普及了一些電力方面的知識。


企業還有哪些認知誤區?
提高企業對報告的認知,并引入外部審驗和評價


雖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越來越多,但不少企業對社會責任報告的認知上還存在問題。據統計,2011年的報告中,10頁以下內容的占比30%。很多企業的態度并不積極,認為只要出具報告即可,并不注重報告的真實性。那么,應該怎樣提高企業的認知,增強報告的真實性?


殷格非說,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傳播理念、提升管理、樹立形象方面有著重要價值,起著對外與利益相關方溝通,對內促管理的重要作用。


增強報告的可信性可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注重表述的客觀性,包括對企業的負面信息進行全面披露,表明企業的中立客觀態度等,可標注信息來源便于讀者進行擴展閱讀;第二,引入外部評價,如根據情況引入第三方審驗、利益相關方評價、CSR專家評價等。


在我國,第三方審驗和外部評價不是強制性行為,而是企業自愿進行的,責任感強的企業已經進行了實踐。


BV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已在國內為多家知名企業提供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審驗。審驗的內容主要包括報告的客觀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并根據客戶申請的驗證級別驗證報告內容的平衡性、清晰性和可比性,以及報告質量的完整性、實質性和響應性等。


BV專家發現,很多企業存在類似問題。比如,企業在編制報告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報告的數據和信息有誤差;報告中客觀的量化數據較少等。作為第三方審驗機構,如果報告中的數據有誤差,BV會要求企業進行調整,對于涉及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內容,則建議企業持續改進。


另外,由于報告驗證機構必須有嚴謹的管理流程、良好的第三方驗證經驗和品牌聲譽、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以及國際上和行業內的權威性等,我國目前從事報告審驗的機構還很少。


因此,盡管外部評價有監督作用,但增強報告真實性的最有效手段還是企業自身強化認知。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中國環境報記者 崔煜晨)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