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鄧小平旋風

如果說基辛格和尼克松的訪華經歷是中美關系破冰之旅,那么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的鄧小平訪美,則徹底將這種脆弱的關系轉變成穩定而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既包括政治的,還增添了經濟和文化的聯系。

如果說基辛格和尼克松的訪華經歷是中美關系破冰之旅,那么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的鄧小平訪美,則徹底將這種脆弱的關系轉變成穩定而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既包括政治的,還增添了經濟和文化的聯系

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和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合影

在布熱津斯基先生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鄧小平在他家里用餐的照片。面對這位國際地緣政治大師、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中美關系一線見證者,我們問了他一個問題:那天晚上的家宴,你和鄧小平談了什么?

布熱津斯基告訴我們:“那不是一次正式的談判,而是友好和開放的討論。我們談了國際政治、中美合作、‘文革’以及他在其中的個人悲慘遭遇。”

這次晚宴,是鄧小平訪美的第一項外事活動,這次訪問總共花去了一周時間。隨后的歷史證明這一周討論和發展的議題是如何重要:中國對越南出兵、派遣留學生、中美軍事合作、最惠國待遇……

甚至是鄧小平訪美的一些不經意細節都產生了無盡的影響:他參觀的波音飛機公司日后成為中國最大的飛機提供商、約翰•丹佛的代表作《Country Roads》成為千百萬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代表團里不起眼的叫楊潔篪的隨員是現任中國外交部長。

如果說基辛格和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系破冰之旅,那么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的鄧小平訪美,則徹底將這種脆弱的關系轉變成穩定而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既包括政治的,還增添了經濟和文化的。相比之下,之前雙方領袖的見面更具有極強的地緣政治意義。

1979年2月2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騎術表演場,鄧小平(中)欣然接受女騎手贈送的牛仔帽并戴在頭上

漫長的鋪墊

外交部前部長黃華回憶,1975年12月福特總統訪華,他對中國領導人表示,由于美國國內形勢,中美關系正?;七t到1976年美國大選之后。但這次大選福特失敗,民主黨人卡特上臺。

卡特在1977年7月的日記里寫道:美國的難點是如何既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又繼續保證臺灣的中國人安居樂業。選舉獲勝前,卡特的一些親戚和鄰居被接到臺北去游覽,費用有人代付,還獲贈精美禮品,任務就是回來之后影響卡特??ㄌ刂浦沽艘恍┙H前去,但還是感到很難為情。

1977年8月,卡特派出了國務卿萬斯出訪中國,訪華結束后,他曾經建議雙方出一個聯合公報,被中方謝絕。

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比萬斯成功,一方面是他在對華關系上表現得更積極主動,更重要的是,1978年5月,他訪華時,中國政治形勢明朗,鄧小平的地位已經穩固。

布熱津斯基見到了華國鋒和鄧小平,很顯然,鄧給他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布熱津斯基回憶說:“他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他生氣勃勃,機智老練,思想敏捷,談笑風生,氣派很大,開門見山。一席話使我懂得了他在政治生涯中屢經沉浮而不倒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的胸懷和魄力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真正夠得上是一位老謀深算、可以放心與之打交道的政治家。”

1979年2月2日,美國休斯頓,鄧小平(中)參觀美國航天局約翰遜航天中心,登月宇航員阿蘭·彼恩(左)介紹阿波羅計劃

在當晚的宴會中,鄧不斷將各種山珍海味往布熱津斯基的盤子里添加,相互頻頻祝酒。在布熱津斯基看來,鄧小平有興趣訪問美國。鄧還神秘地說,他擔任領導工作只剩下三年左右的時間,言外之意是想加緊推動美中關系的進程(這一點得到了黃華回憶錄的證實)。布熱津斯基回應,我希望能在華盛頓自己的家中設宴答謝,鄧微笑答應了。

在隨后緊鑼密鼓的建交談判中,越南成為一個插曲——越戰后,美國國務院希望能盡快推動與越南關系正?;?,有關人員在與越方談判時甚至已經說原則同意了,但在中美建交面前,美國人選擇了更為務實的態度。因為,中越關系當時已經非常微妙。到了1978年10月中旬,卡特總統宣布推遲與越南的談判。

12月4日,美方把最后的立場闡述完畢后,為了催促中方回答,一個星期后,布熱津斯基約談了中國駐華盛頓聯絡處主任柴澤民。他注意到一個細節,盡管同來的其他兩位中方外交官還穿著中山裝,但柴已經換成了流行的寬領灰色西服,配高領藍襯衣和花領帶。第二天,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了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又過了24小時,鄧告訴美國人,他要去美國。

當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得知中美建交的消息時,布熱津斯基回憶說他的臉色立刻變得刷白,耷拉下巴,半天說不出話。

沃倫•克里斯托弗(時任副國務卿,克林頓任內第一任國務卿)被派往臺北說明情況,他遭到了一場顯然受到蔣經國鼓勵的示威。與此同時,臺灣把他們在華盛頓的房屋產權轉到私人名下,不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來建立大使館(而與之相反的一個案例是,中日建交時,中國大使館是臺灣方面留下的。

1978年12月15日,中美宣布,1979年1月1日起,兩國正式建交。3天后,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明確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思路。

當年年底,鄧小平被評選為《時代》雜志年度風云人物。他的名字被拼作“Teng Hsiao-ping”,6年后他再度當選,名字已經被拼為“Deng Xiaoping”。

鄧小平旋風

1979年1月28日,農歷大年初一,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正式出訪美國,為期一周。

在雙方的計劃里,這原本是一次禮節性拜訪,但明確改革開放思路的中國人和與蘇聯對峙處在下風的美國人不約而同地,把這次訪問推進成了歷史性事件。此時,美蘇在戰略武器談判上,雖然有所進展,但彼此糾纏不清。蘇聯在埃塞俄比亞和南也門擴張勢力,在越南和阿富汗等要害地方,也越來越顯示出自己的力量。同時,美國的外交形勢硝煙不斷,鄧的訪問無疑是一份大禮。

鄧小平出訪的官方身份是副總理,從嚴格意義上的外交禮儀而言,他在美國的待遇是超規格的。他的專機先在阿拉斯加降落,美方已經派出高規格的外交人員接待。當專機抵達華盛頓之后,副總統蒙代爾夫婦、國務卿萬斯夫婦雙雙出馬前往接機。

到達之后兩小時,鄧小平專程前往布熱津斯基在弗吉尼亞州麥克林鎮的家做客,家宴完全是非正式的,幾個孩子端菜服務,喝的是上等蘇聯伏特加酒。這酒是多勃雷寧贈送的,布熱津斯基對鄧說,用勃列日涅夫最喜歡的酒敬他,鄧聽了哈哈大笑。

第二天,卡特總統在白宮南草坪接待了鄧小平。按照慣例,國家元首來訪鳴21響,政府首腦19響,副總理級官員17響。白宮為鄧小平破格鳴放了19響禮炮。歡迎儀式結束后,卡特引導著鄧小平朝白宮屋內走去。兩人一邊走一邊說話??ㄌ貙︵囆∑秸f:“1949年4月,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潛艇軍官,曾在青島呆過。”鄧小平則說:“是青島嗎?當時我們的部隊已經包圍了那個城市。”

會談一開始,鄧小平就掏出煙盒來問:“白宮可不可以吸煙?美國國會有沒有通過一條在會談中禁止吸煙的法律?”卡特正在掏談判提綱,他笑著說:“沒有。只要我當總統,他們就不會通過這樣的法律。你知道嗎,我所在的佐治亞州種植了大量的煙草。”

在正式見面前,中方的一個請求讓美國人覺得緊張——鄧希望和卡特單獨談談越南的問題。此時,越南攻打紅色高棉控制的柬埔寨,并與中國摩擦不斷。

在與卡特的正式會談中,鄧的發言和他的性格一樣,開門見山。他譴責蘇聯霸權主義在世界擴張的行徑,并主張中美合作,他謹慎地說這并非表示中美馬上結盟,但在私下談話中,他的意思更加明確而尖銳。

布熱津斯基確認了一個關于鄧的故事:卡特提出關注人權問題的時,請鄧對中國人移居國外的問題采取靈活態度,鄧探著身子問卡特:“好,我們可以讓他們走,你們準備接納一千萬人嗎?”

當晚,白宮舉行的宴會是卡特總統任內規格最高的一次,在肯尼迪中心的晚會還被電視現場直播。3年后,當布熱津斯基再度訪問北京時,中國人依然對那天晚上的情景津津樂道。

值得一提的是,尼克松被邀請出席,他很高興,此前因為“水門事件”他的名聲徹底跌落谷底。此后,中國領導人訪美,總會接見一些被稱作“中國人民老朋友”的美國前政要,基辛格、布熱津斯基都是最典型的代表,最近一次習近平訪美也專程與他們座談。尼克松參加完會議后,還專門讓同桌的人在印有中英文的菜單上簽名,他要帶回去給太太看。

在最后雙方的聯合公報中,中方提出要寫反對“霸權”,在美方看來這顯然是暗指蘇聯。美方并不希望美中關系過分刺激到蘇聯,最后公報寫成了,雙方反對“謀求霸權或支配別國”,后半句是美國人加入的。

在那次單獨會談中,鄧小平果然談到了越南問題,用布熱津斯基的話形容,鄧“在他們的腳下丟了一顆炸彈”。鄧先提出中方觀點:越南占領柬埔寨是蘇聯唆使的,是蘇聯窺視東南亞的基地,中方決定需要打亂蘇聯的戰略部署,說“有必要煞一煞越南人氣焰,適當教訓他們”。鄧沒有解釋“教訓”是什么意思,但強調了教訓的范圍和時間是有限的。他分析了蘇聯的集中反映以及中國將如何對付,他把最壞的可能性也分析了,他說即使那樣,中國也能頂住,只是希望美方在國際上給予“國際支持”。

盡管美方已經有所準備,但當鄧提出“教訓”時,卡特還是沒有立刻給出明確的意見。他說,這個嚴肅的問題需要商量之后再決定,但他希望中方舉動能克制一些。會后,卡特召集幕僚討論了中方的意見,還寫了一封信,婉轉而明確地強調了克制的重要。

鄧小平的態度依然非常堅定,他確信,這次軍事行動時間很短,一二十天就足夠了。他堅信世界輿論會支持中國。事后的戰事表明,越南被迫部分撤軍,蘇聯并沒有實際行動,而中美關系經受了一次戰火的洗禮。

鄧小平給卡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卡特在日記里回憶說:“他身材矮小,性格堅強,有才智,坦率,勇敢,器宇不凡,自信友好,同他談判是一種樂趣。”在晚宴期間,兩位領導人的話題很有趣:鄧喜歡談論中國和人民生活改善,而南方農場主卡特試圖去說點別的,他們就基督教傳教活動展開了一場爭論,至少在卡特看來氣氛還是平和的。鄧勉強承認,到中國去的傳教士有一些是好的,但許多人到那里去只是為了把東方的生活方式改變成西方方式??ㄌ靥岬絺鹘淌拷⒘撕芏噌t院和學校,鄧則說那些醫院和學校還在,但他反對恢復任何外國人去傳教的活動,并說中國的基督徒同意他的意見??ㄌ亟ㄗh應當允許不受限制地散發《圣經》和讓人民有做禮拜的自由,鄧聽得很留神,并答應研究此事。

建交后,中美領導人所談的問題已非常務實,美國的最惠國政策與對方的移民政策掛鉤,卡特提出如果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將遭國會反對。鄧表示,在移民問題上中國和蘇聯不能相提并論。

就互派留學生,卡特反對鄧的決定,他希望美國留學生可以像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那樣,深入到中國人的家庭,但鄧解釋說,中國沒有足夠的住宿條件滿足美國人所習慣的最低標準,不過鄧小平也答應中國不會根據意識形態來審查美國留學生。而美國駐華記者旅行范圍將會受到一些限制,但不會實行新聞檢查。

在晚宴上,布熱津斯基說卡特在國內遇到了親臺勢力制造的政治困難,他開玩笑地問鄧,中國是否也遇到類似麻煩,鄧馬上回答:“是啊,也有問題,臺灣省就有人反對。”

鄧小平的外交魅力,在這次訪問中得到充分展示。在肯尼迪中心的晚會上,最后的節目是兩百多個美國孩子用中文高唱《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結束后,鄧情不自禁抱了孩子親吻,一個共產黨的領袖和美國孩子的親密舉動立刻打動了美國人的心。

在德州訪問期間,美方安排了一場牛仔表演,當鄧小平一把抓起牛仔帽戴上時,全場沸騰。這個鏡頭隨著電視畫面的播出,成了鄧小平外交生涯的標志性事件。

在鄧小平訪美之前,對于共產主義的兩大勢力,美國外交界的主流觀點是“一視同仁”,但是隨著雙方交流的密切,在國際政治上的利益契合點日益增多,尤其是軍事合作逐步加強(兩國國防部長相互拜訪,美國開放了四百多種用于軍事后勤的先進技術裝備給中國),美國人的天平已經明顯偏向了中國。

對于剛剛確立了改革開放總路線的中國而言,世界向他們打開了大門:向誰開放?如何改革,外面的世界已經給出了答案。

本文參考《忠于信仰:一位美國總統的回憶錄》(吉米·卡特),《實力與原則——1977-1981年國家安全顧問回憶錄》(布熱津斯基),《困難的抉擇——美國對外政策的危急年代》(塞勒斯·萬斯),《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等書籍材料。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