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美國種族簡史(11)
在世界上還沒有德國這個國家的時候,相當多的一部分德意志人就移居美國了。直到1871年,普魯士、巴伐利亞、巴登、梅克倫堡、黑森和其他的日耳曼小國才由俾斯麥統一起來,建立了德國。
德國人(二)德國
在世界上還沒有德國這個國家的時候,相當多的一部分德意志人就移居美國了。直到1871年,普魯士、巴伐利亞、巴登、梅克倫堡、黑森和其他的日耳曼小國才由俾斯麥統一起來,建立了德國。誠然,在公元750年時,德文就是書面語言了,而日耳曼民族(不包括侵歐匈奴人)遠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史可稽了。
愷撒大帝曾記述過,在羅馬帝國的早期,日耳曼人居住在其北疆邊陲,處于野蠻部族的勇士之列。物換星移,時序變遷,某些日耳曼人歷經戰亂和政治的旋渦,走南闖北,逢兇化吉,汲取了羅馬人的文明,后來終于在羅馬帝國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在帝國晚期,日耳曼軍人在羅馬軍團中取代了羅馬人,日耳曼將領隨之開始指揮這些軍團,有時他們就是羅馬傀儡皇帝背后的實際統治者。與此同時,北部邊境上的其他日耳曼人,繼續對帝國的存在構成重大威脅,在羅馬帝國衰落時期發生的許多重大戰役,實際上是一部分日耳曼人攻打另外一部分日耳曼人的戰役。在帝國內部,日耳曼人從來就沒有被完全接受或同化。羅馬人和日耳曼人之間是禁止通婚的。羅馬貴族輕蔑地稱呼日耳曼人是“黃發藍眼的蠻漢”,指責他們“衣冠不潔,渾身發臭,令人惡心”。在某種程度上,日耳曼人對本民族的歷史淵源,也有自慚形穢之感。例如,在高盧的日耳曼人墳塋中有一塊墓碑,上面竟然說他們的祖先是“基督教徒洗禮時被沖走的污塊”。當然,也有一些日耳曼人是不買賬的,對羅馬人還之以同樣的憤懣和仇恨。
這些早期的日耳曼先民,和他們移居北美殖民地的后世子孫,在歷史上相去1000多年,期間語言、文化和民族素質也已變得今非昔比。近代德意志民族甚至在統一的德國形成之前,就在科學、藝術、音樂、文學和哲學諸方面站到了西方文明的前沿。德國是歌德、貝多芬、康德和萊布尼茨的故鄉。技術高超是德國人的特殊象征。蔡斯(Zeiss)和福倫達(Voigtlander)這兩家光學儀器公司的名字,在他們(以及其他德國商家)馳名于照相機時代之前,早就蜚聲天下了。
一度被羅馬人鄙視為下等野蠻人的日耳曼民族,后來輕而易舉地超過了意大利。在意大利,“昔日羅馬的光耀”已成了歷史的回憶,成了意大利軟弱、分裂和技術、經濟落后的辛辣諷刺。前文提到,在羅馬時代,某些日耳曼人曾為自己的祖先感到不光彩,但在近代希特勒和納粹分子當政時,同樣是這些日耳曼列祖列宗又成了他們狂熱崇拜的對象。
在18世紀和19世紀,德意志各邦是由一些小諸侯統治著的,經常處在動亂之中。宗教改革和反改革,在天主教各邦和新教各邦都使大批教徒成為難民,三十年戰爭更把他們的經濟搞得一團糟,并使德意志民族的人口減少了1/3。1708~1709年冬季的嚴寒使德意志的釀酒業遭到慘重損失,其后若干年一直未能恢復過來。一句話,刺激向外移民的各種國內因素,在德意志普遍地存在著。但是,當時也有了限制或禁止向外移民的規定,這使得民族內部的遷徙增多。
后來,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法國大革命、拿破侖征戰各國以及滑鐵盧戰役之后,根據維也納會議貴族統治的復辟,這一系列事件對德意志民族向外國移民都曾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作者:[美]托馬斯·索威爾 譯者:沈宗美 出版:中信出版社
德意志民族各小邦(及后來統一的德國)向外移民的起落,均與歷史事件密切相關?;F盧戰役之后的一段時期內,德意志人向海外移民多半奔赴南美洲,但從183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移民卻大批涌入美國,有些年份竟高達離境人數的90%以上。
自由派和激進派人士反對德意志貴族統治的斗爭,導致了1848年革命。革命流產后,許多人為了逃避迫害,或因為對在國內爭取更大的自由而感到絕望,或僅僅只是為了到別處去尋找更佳的社會和經濟機會而離國出走了。在19世紀50年代,有近100萬人遷居美國。
早先已在海外定居的德國人,為更多的同胞外遷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時常將他們安頓在自己所在的地區或城市。這當然取決于先來者的日子混得是好是壞。原來赴南美定居的德國移民的經歷,給仍在德國的同胞發出了警告,南美并非久留之地,要移民最好選擇別的地方。
美國南北戰爭,歐洲的普法戰爭,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曾是使德國人向美國移民在數量上有所減少的因素。但在這幾次戰爭之間的年代,移居美國的德國人數量是龐大的,例如在19世紀80年代,大約有150萬之眾的德國人遷居美國。
在20世紀,德國的移民情況是入多出少。甚至在納粹政權于1933年上臺時,歸國的僑民在數量上也超過離境的移民。這批離境的移民當中,包括德國一流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其中就包括一位德國猶太人,此人后來為美國研發了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勝負的那種軍事武器。他就是艾爾伯特•愛因斯坦,一位迎來核時代的和平主義者。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