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美國種族簡史(4)

愛爾蘭人是美國城市里第一批重要的“少數”種族。他們抵美后的早期歷史,大體上奠定了后來者在城市經濟和社會中營生的標準方式。而他們所獲得的成功是經過了幾代人的痛苦和努力。

愛爾蘭人(一)

愛爾蘭人好不容易找到的都是別人認為是太吃力、太卑微、太骯臟,或太危險的工作。他們艱辛的生活情況,可以用19世紀有人說過的一句話來概括:“你很難見到一個頭發灰白的愛爾蘭人。”他們的平均壽命是40歲。

來美移民當中,有的人是試探性的,男的先到,然后視情況才把自己的妻子兒女接來。愛爾蘭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在19世紀都是舉家遷移,這表明從一開始就下定了一去不回的決心。當他們上船時,就已決意要變成美國人。


作者:[美]托馬斯·索威爾 譯者:沈宗美 出版:中信出版社

愛爾蘭人是美國城市里第一批重要的“少數”種族。他們抵美后的早期歷史,大體上奠定了后來者在城市經濟和社會中營生的標準方式。當愛爾蘭人在19世紀20年代到達時,特別是在19世紀40年代和19世紀50年代大批移居美國時,他們是從城市行業階梯的最底層干起的,男的干體力活兒,女的去當傭人。他們擠在質量最差的住房里—比今天貧民窟的住房要糟糕得多。在這種生活條件下,疾病易于傳染,火災易于蔓延,并容易滋生諸如暴力、酗酒和犯罪等社會問題。地方公眾對愛爾蘭人的反應也不妙,只要愛爾蘭人搬到哪個街區,那里的原有居民就會全部遷走。他們通通被認為是酒鬼,動輒吵架,是無能之輩;在就業方面,他們也到處吃閉門羹,很多店都貼有:“本店概不雇用愛爾蘭人。”愛爾蘭人好不容易找到的都是別人認為是太吃力、太卑微、太骯臟,或太危險的工作。他們艱辛的生活情況,可以用19世紀有人說過的一句話來概括:“你很難見到一個頭發灰白的愛爾蘭人。”他們的平均壽命是40歲。

經過幾代人的痛苦歷程,愛爾蘭人才慢慢地趕上來。他們首先在政治上旗開得勝,有些人在19世紀中期當選為有勢力的官員,并在其后的幾十年當中進一步掌握了波士頓、紐約和其他大城市的政治“機器”。此種成功給少數人帶來了福氣和聲望,然而對大多數美籍愛爾蘭人的經濟狀況并未立即產生什么了不起的影響。直到20世紀80年代,多數男子仍在干體力活兒,女的仍替人家做家務。

在愛爾蘭人當中,甚至是鼎鼎大名的肯尼迪家庭,當年發跡也是緩慢的。第一代肯尼迪于1848年由愛爾蘭抵美,直到去世,一直是個勞工。他兒子的努力有起色,家境轉好,以至于能將第三代肯尼迪送去讀大學。第三代肯尼迪就是約瑟夫•肯尼迪,后來成了大富翁,從而使得第四代的約翰•肯尼迪當上總統。后者后來變成美國政治舞臺上一位悲劇性的傳奇式人物。

對絕大多數美籍愛爾蘭人來說,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努力方才獲得成功,使他們在收入、從業、智商以及其他社會–經濟地位的指標方面,躋身于其他美國人之列。社會接受他們是緩慢的,而且這種接受一般是他們成功的結果,而不是成功的前提。早先那些籠統而苛刻的看法逐漸改變,人們對美籍愛爾蘭人開始比較友善。關于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說起來有一段很長而又復雜的故事,且讓我們從愛爾蘭島上的那些農舍談起吧。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