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美國種族簡史(2)

美國各種族在收入、職業和失業率諸方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無法進行籠統的描述。年齡、成員分布、教育、種族歧視、甚至生育都會成為美國各種族的收入的影響因素。

美國百衲衣(二)經濟狀況

美國各種族在收入、職業和失業率諸方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無法進行籠統的描述。更何況在經濟領域也如在其他各個領域一樣,認為他們在社會——經濟方面是處于“多數民族”之下或者說處在全美平均水準之下的“少數民族”的觀點,是混淆視聽的。有不少種族群在社會——經濟地位上超過了全美的平均水準。

家庭收入指數

(美國平均水準=100)

猶太人 172

日本人 132

波蘭人 115

中國人 112

意大利人 112

法國人 107

盎格魯–撒克遜人 107

愛爾蘭人 103

全體美國人 100

菲律賓人 99

西印度群島人 94

墨西哥人 76

波多黎各人 63

黑人 62

印第安人 60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和全國猶太人口普查協會。

造成上述各種族之間的經濟差別的因素有許多。年齡是一個時常被忽視的重大因素。平均年齡不同的種族——某些種族之間的差距可達10~20歲——其年齡偏高者的比例是大不相同的,而年齡偏高的人往往集中在有專業技能及其他高收入的行業里。譬如,美國印第安人年齡在45歲或45歲以上的人,占其總人口的20%,而美籍波蘭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卻占其總人數的40%。收入較高的行業通常要求具備兩個條件,要么受教育的時間長,要么有長期的經驗,或二者兼具。所以,年齡偏高的種族群比年齡偏低的種族群掙的錢要多,這種現象是不足為奇的。令人莫名其妙的倒是將這些差距歸咎為某種程度上的雇主歧視或種族“無能”。若把30歲的各種族男性的收入所得加以比較,差距就小得多;而如果把年齡在30歲而受過同等教育的各種族男子的收入相比較一下,差距就更小了。


作者:[美]托馬斯·索威爾 譯者:沈宗美 出版:中信出版社

在美國這樣一個幅員廣闊的國家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狀況差別很大,所以某一種族的平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它的成員的地區分布。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同一種族的各成員之間的差別,往往比全美平均收入水準與該種族全部成員平均收入水準之間的差別還要大。地區之間的差別不僅表現在收入方面,也同樣表現在諸如生育率和教育投資回報率等方面。

種族歧視顯然對美國各種族的收入有影響。所有各種族都曾受到過某種程度的歧視。然而,某些最有成就的種族——例如東方人——曾經比大多數其他種族遭到過更為嚴重的歧視,而猶太人的突出成就恰恰就是在幾百年來反猶太主義的浪潮之中獲得的。種族歧視有違于道義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但是種族歧視與低收入是否存在同等重要的因果關系,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要鑒別目前的雇主歧視與受雇者過去在教育方面所受到的歧視,也是困難的,教育上受到歧視的后果在多少年之后仍會存在。這些復雜的問題將會在本書后面各章中予以闡釋。

教育也顯然會影響到收入。對每一個民族來說,受過大學教育就意味著收入超過全美平均水準。近年來,在家境特點相似又受過大學教育的青年人當中,甚至過去長期存在的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已消失了。各種族之間在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別很大,而且教育質量也會擴大收入的差距。那些受過大量教育的種族——猶太人和東方人——往往能就學于教學質量更好的高校、就業于要求更高、收入也更高的領域。他們躋身自然科學界、醫學界和法律界等。

美國種族在經濟方面的多樣性與在生育、壽命、犯罪、智商及酗酒這些社會特征同樣明顯。

在整個社會里,最貧困的階層總是具有最高的生育率,所謂“富人發財,窮人養孩”。一般來說,那些收入最低的種族和黑人、波多黎各人、印第安人和美籍墨西哥人,其生育率最高,而猶太人和東方人所生的孩子是如此之少,以致難以維系后代。另一個驚人的情況是,低收入種族當中那些較為富有的成員所生的子女,甚至比全體人口中同樣富有的人家所生的子女還要少。也即是說,收入較高的黑人、印第安人以及說西班牙語的民族的生育率都低得出奇。譬如,讀完中學的美籍墨西哥婦女,比具有同等學力的任何別的種族的婦女所生的孩子都要少,盡管美籍墨西哥人作為一個種族,其生育率比任何別的種族的生育率都要高。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并沒有這種現象的后果那樣顯而易見。

當那些經過奮斗由窮變富的人去世而又沒有生育在數量上足以代替自己的子女時,這就意味著下一代的人還得白手起家去重復他們的奮斗,因為他們沒有留下多少后代來利用他們的成功所造就的優勢。換句話說,低收入種族所積累起來的“人類資本”,有一部分就這樣一代一代被白白葬送掉了,使得該種族的向上流動因缺乏現金、經驗、人際交往以及其他方面的優越性而更加困難,較為富有的成員本來是可以把這些有利條件傳給他們的后代的。

由于高生育率,當固定的收入在家庭成員中分攤時,就會僧多粥少,越分越少,從而直接降低一個種族的生活水準。美籍墨西哥人的人均收入甚至還趕不上掙錢更少的黑人,就是因為美籍墨西哥人的家庭成員太多。這導致了美籍墨西哥人的住房條件和教育水平不如黑人,當然也就更趕不上美國人口的總體標準了。高生育率還和兒童智力測試得分較低有關,因為這些兒童和父母親待在一起的時間較少。在參軍時沒能通過智力測試這一關的黑人男性青年中,一半來自于有6個或6個以上兄弟姊妹的家庭。不管這種智力測試帶有何種偏見,此種偏見照例也適用于來自家庭人口少的黑人青年,可見智力測試所顯示出的差距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總的看來,生育率近年發生了十分明顯的變化,各種族的相對地位因之也有所調整。在1910年,35~40歲這一檔的猶太婦女平均有5.3個孩子,與美籍墨西哥同年齡的婦女持平,高于黑人婦女(平均有4.2個孩子)、愛爾蘭婦女(平均有3.3個孩子),也高于全美平均數(3.4個孩子)。但是到1969年,該年齡段的猶太婦女的平均生育率降了大半(2.4個孩子),但美籍墨西哥婦女的生育率卻下降有限(平均有4.4個孩子)。黑人婦女(平均有3.6個孩子)和愛爾蘭婦女(平均有3.1個孩子)的生育率的下降幅度都不大。這意味著猶太人的年齡分布發生了一個“V”字形的變化,即老一代的猶太人處在曲線一段的頂部,接著便是由年齡逐漸變小的猶太青年人構成的低曲線,而后又是整體猶太人平均年齡的上升曲線。

失業率、犯罪率和生育率,都受到年齡的強烈影響。年齡因素造成的失業狀況是如此之嚴重,以至于盡管黑人在總體上的失業率大大超過白人,但20歲以下的白人青年的失業率,卻從來都高出25~44歲這一檔年富力強的黑人的失業率。同樣,大部分暴力犯罪都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干的,所以,25歲以下這一檔人占很大比例的那個種族的犯罪率,也就因此而偏高,即使不把其他起作用的因素考慮在內的話。下述事實頗能說明年齡因素的重大影響:年齡和社會–經濟狀況相同的黑人和白人的犯罪率相差無幾,盡管總體上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犯罪率的好幾倍。

和生育率一樣,各種族的智商得分在某一特定時期相去甚遠,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甚大,從而使得各種族智商得分的名次不斷調整。大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猶太人在智力測試中一般得分都相當低,以致當時一位大“專家”斷言,這種測驗結果“證明關于猶太人很聰明的流行觀念是錯誤的”。在那個時候,新近才到達美國的各種族,諸如意大利人、希臘人、波蘭人、葡萄牙人和斯洛伐克人等,其智商得分實際上和現在的黑人、中南美來的移民及其他處境不利的種族的智商得分差不多。然而,在之后的幾十年里,由于這些種族逐漸適應了美國文化,在社會經濟方面取得了進步,他們的智商得分也就隨之節節上升。到20世紀20年代,猶太人的智商得分已經超出全美平均數。最近對意大利人和波蘭人的智商研究表明,他們也已在“二戰”之后的年代里接近或超過了全美的平均數。先前對波蘭人的智商研究表明,他和今天黑人的智商水平相當,平均為85分,但到20世紀70年代已上升到109分。兩代波蘭人把智商提高了24分,這個數字比當前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智商得分差(15分)還要大。

社會上對種族和膚色的態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頗大的變化,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時期里更是如此。猶太人曾一直被排除在一流高等學府的教授隊伍之外,后來超比例的猶太人在這些大學里執掌教鞭。曾一度將黑人拒之于門外的職業體育隊伍,后來也讓黑人運動員占了上風。曾經在幾十年里盛行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反對東方人的法律,也因公民投票表決而被廢除。愛爾蘭后裔、德國后裔和波蘭后裔與異族的通婚率已離一半不遠,日裔在這方面緊緊跟上。態度調查和選舉結果表明,各民族之間的日趨相互接受,其程度也大體相仿。

通向多元化和各民族融洽相處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不平的。19世紀存在于歐裔各種族之間的或存在于美國出生的當地人和歐裔或亞裔移民之間的種族仇恨,曾頻繁地導致暴力對抗,其中喪命人數之多,超過20世紀中期任何一次“種族暴動”所造成的傷亡。“一無所知黨”—一個反對移民的政黨—曾在19世紀50年代取得過短暫但卻相當顯著的成功,在6個州選出自己的人當上州長,并控制了好幾個州的立法機構。這種黨同伐異的意識后來又復活了,并在立法機構中發展到白熱化的程度,以致在20世紀20年代堵死了移民來美的大門。奴隸制度的悲慘歷史,歧視美國的法律,以及對黑人執行死刑至今令人記憶猶新。然而,美國的特殊之處并不在于這些種族之間的仇恨在這個國度里存在過(因為這種仇恨幾千年來也在其他地方存在),而在于這種仇恨的程度在逐步減弱,并在某些地方已經消失。

各種族自身也在生活方式上發生了變化,這使得他們更容易被別人接受。19世紀移民特有的犯罪率高、發病率高、依賴慈善救濟以及不講究個人衛生等現象,都已隨著他們逐步適應了美國的生活規范而成為歷史。而且市政設施也有了改善,下水道取代了屋后的茅廁,19世紀末的廉價公寓里最終也裝上了自來水(雖然當時浴缸仍是罕見的奢侈品)。在此之前,貧民窟是遍地污穢,臭氣難聞,疾病肆虐。在那些比今天的貧民窟還要擁擠并且缺乏通風設備的廉價公寓里,天氣稍微一熱,真的就能要人命。那時,不會講英語的人,或者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寫或讀的人,比比皆是,遠遠超過現在的情形。宗教仇恨情緒非常強烈,以致公共教育開展滯遲,而且,它甚至還經常點燃暴動的導火線,給長期醞釀的政治爭斗火上加油。1871年發生的新教徒和天主教之間的沖突,曾 在一天之內導致50人喪命。當年也出現過矛頭針對摩門教信徒、教友派信徒和其他教派信徒的類似的對抗和暴力。

美國幅員遼闊,種族雜糅,國民中沒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地處于主宰地位。在這樣一個國家里,多元化并非人們一開始就抱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慘重代價迫使他們彼此相安共處的結果。美國各種發財致富的機會,也給人們的精力提供了另一條出路,使大家感到對現存物質條件 的爭奪沒有為全體人民擴大生產來得重要,并使齊心協力者有所報償,因此也就顧不上去計較那許多分歧了。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