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國行日記(11)
參觀南京動物園。陽光不足。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動物園一樣。我們身后大約有50個人跟著。大熊貓。園中園:我們在看大熊貓,50個人在看我們。經常遇到非常好心的、充滿敬意和微笑的目光。
4月19日,星期五
南京
由于是硬板床,而且是真正的木板床,一夜沒有合眼,盡管服用了安眠藥。
天色灰蒙蒙的,相當冷。寬大的毛衣。
由于悲觀,政治敏感似乎又回到了索萊爾斯身上。
旅館:坐落在一個花園內,樹木種類很多,木蘭樹、法國梧桐、冷杉。非常有法國氣息。
小面包車。我們的向導身著西服上衣,司機一身藍色衣服。向大橋開去。年輕的向導介紹南京。數字。
[帶有三車道的滿是梧桐樹的林蔭大道。]
如果一件事情讓他們感到為難的時候,他們就微笑以對。
我們被帶到了大橋的橋頭,那里有兩個人接待我們。小而寬的平臺上鮮花開放。風很冷。
橋下,有毛澤東的金色鏤空書法。橋下,帆船于灰蒙蒙霧氣中通過。
朝下看,一群人在望著我們。一個小姑娘由父親引領著在護墻便道上走著。
大橋接待辦公室,很寬大,很冷,蘇聯式的。
作者:[法]羅蘭·巴爾特 譯者:懷宇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晶體管操作的”電梯。顯然,我們升到了很高的地方。但還沒有到達上面的一層,即公路橋層?!?span style="font-family: 楷體_GB2312;">在南京長江大橋上,見后面的注釋。】在我們的腳下,很近,就是公路。一個年輕人,活潑可愛,正準備為過往的汽車拍照。天氣很冷。參觀公路橋下的鐵路橋。
普萊內有暈高癥,我感覺很冷,我們兩個人先回到了車里,其他人則一直走到了橋中央。
為什么在一臺電梯里要有兩位開電梯的矮個子女孩呢?
在冰冷和空蕩的電梯里,也張貼有書法。
書法非常好看??偸沁@種情況:只有這一樣東西是漂亮的,其余都是蘇聯式的現實主義。
客廳。碩大的模型。長沙發在前面。但是,沒有茶!——不是的,這不,茶水來了。
一位年輕的官員說話了。他的微笑很好看。西服上衣很挺(很有綜合理工學院【綜合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法國最著名的理工教學學府,規模不大,但集中了法國理工學科教學與研究的精英,而學生大多是當年高中會考的各地“狀元”。——譯者注】的派頭)。表示歡迎。這位×同志介紹大橋建設的情況。
大橋是中國工人階級建造的。自力更生?!?span style="font-family: 楷體_GB2312;">“自力更生”,是“大躍進”時的口號之一,見于《毛主席語錄》之中,尤其用于蘇聯斷絕援助的年代。1960年7月,莫斯科召回了它的專家,中斷了與中國簽訂的合作協議。】1960→1968—1969。數字等。困難:1960年,蘇聯撕毀了合同,不再供應水泥,為的是破壞。于是,工人們用了兩年進行試驗→生產出了建造大橋的特殊鋼材。(發言很短)
其他的困難呢?當然有,但回答含混,沒有任何地方讓人想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有沒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帶來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困難呢?——大橋是根據毛主席的教導建造的,即獨立自主。當然,也有斗爭。[不停地參照毛澤東的指示。]劉少奇—林彪:他們想從國外進口一切。
[在我看來,似乎有一點越來越明確:什么都與國家問題聯系在一起(自力更生),在社會革命方面說得非常模糊,這一點使得在這次旅行的現時狀況下,沒有任何東西能把中國與斯大林時代的國家區分開來。]
各種基礎,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之前打下的。在此之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又賦予了人民群眾建造大橋的巨大力量。
——技術人員和工人的作用是什么?特種鋼材的解決:路線斗爭(所答非所問)。生產特種鋼材靠的完全是自力更生。實踐出真知,應該多實踐。大橋的建設,是對蘇聯的反擊。
絕妙的承認:“我們習慣于用一個連字符號這么說:劉少奇—林彪。”
與這位英俊的有點兒窘狀的介紹者握手時,感覺到他的手柔軟且長,還有點兒溫熱。
我們離開,慢慢地在橋上走著。
空間逐漸開闊,微小變強大。
兒童空間。這里,與蘇聯式建筑是不同的。
在橋的盡頭,我們向橋下走去,這時,小面包車正在掉頭。公社的田地,綠色,綠色。一頭老水牛在拉一只耕耙。
回到南京:第一次見到了陳舊的人力車車站。
圍著火車站前的湖泊轉了一圈。游泳池。地上有死魚。水池之間小路細長。一排紫藤。若再擴大一點,很像是布朗寧森林【布朗寧森林:巴黎市西部第16區外側的一處森林,屬于第92省。——譯者注】一角。
陽光呈灰白色。
木馬轉盤。散步者。
我們停了下來照相。一群人愕然地看著我們。
游船。
參觀動物園。陽光不足(總是在這個有湖泊的舊地方)。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動物園一樣。我們身后大約有50個人跟著。
大熊貓。園中園:我們在看大熊貓,50個人在看我們。
(沒有告示牌。)
經常遇到非常好心的、充滿敬意和微笑的目光。
造訪一處公共廁所!
他們隨地吐痰和擤鼻涕。
老虎,威武、漂亮,因為我不曾見過。
確實是斑紋錚錚,強勁有力。
猴子,獅子,棕熊,巨大的猛禽。
[這些動物都非常大,幾乎是夸張性的大,就像通過強化訓練而形成的樣子,或者,它們都是在表現各自物種的強力本質。]
有明顯的潮濕氣味。
空氣中飄浮著樹的花絮。
鳥群(告示牌)??兹?。兩只白色孔雀開屏。一只在叫著“雷翁,雷翁”。(為什么不用漢語來叫呢?)【作者把孔雀叫聲擬聲地寫成了“Léon”(雷翁),而該詞在法語中正好是個男孩子的名字。——譯者注】這一切,都圍滿了孩子。
參觀(公園內)一處兒童繪畫與書法展覽(在11點時,展覽已先于動物園關門,現在重開了)。
唉,現實主義的繪畫!最令人可怕。
一幅圖畫:在一個熱水壺(還有兩只玻璃杯子)上畫著南京大橋。最終,還是熱水壺……
現實主義的政治性畫面。乒乓球,工人在工廠里,年輕的紅衛兵,兒童在撒種子(而在我們國家,兒童在相互愛慕),兒童在一面磚墻上寫大字報,小學老師在教寫字,一位女工晚上借著燈光在床上閱讀(她在學習)。從藝術角度來講,這是讓人沮喪的。
理發(相互幫助)。
書法。變化多大呀。在三歲的年齡,書法已經是非常有個性了,像是草書。
線條斷續,說明亢奮有力(這在毛澤東的書法中很常見)。
一幅非常漂亮、亢奮、凌亂和毛草狀的書法(邊白處注釋:草書)。實際上,是對毛澤東書法的模仿。
旁邊,一幅漂亮的書法,“方框”風格。
說真的,這是唯一的藝術形式,多么高超啊。
[三種感知層次:
1)現象學:我所見到的東西。西方的方式。
2)結構,即如何進行的:需要描述運行機制。停留在斯大林的層次。
3)政治:社會革命的斗爭。79是何種革命呢?路線斗爭等。]
下午:參觀南京師范學院。
歡迎《原樣》代表團的橫幅(紅底黃字)。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其他幾位年紀較大的人。一位留著小胡子的老者,像是藝術家??蛷d很大,裝飾講究,花瓶,大桌子,吊燈,鮮花,毛澤東的書法。香氣彌漫。
藝術家是藝術學院的教授(40年前在法國學習過),叫程臣富(音譯)+音樂教授+教育學教授。
講話開始,致歡迎詞。
簡史。1952年,有11個學院[茶品極佳,茶色金黃]。師范學院:培養中學老師。1 600名學生。540名教師。11個學院,理科與文科。
[藝術家:他戴著一頂海軍藍鴨舌帽,其他人戴著無檐帽和領帶。]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之前,劉少奇的路線,破壞革命路線。修正主義路線:使教育脫離社會,關起門來搞教育。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之中,我們批判了這一路線。我們在所有的領域、所有的方法上都進行了改革?,F在,我們開門辦學:群眾、生產、社會相聯系、相結合。大學生參加階級斗爭和科學實踐。從前:四年學習≠今天:兩年半。實踐是第一位的。對于古代和外國的東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F在:負擔減輕,概念清晰。——教學方法是什么呢?——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平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批判教學。有經驗的學生可以登臺講課。
現在:批林—批孔。這兩個人,是一個人,林彪完全是孔夫子的弟子。
[在南京:碩大的瓷花瓶上都有矮樹叢圖案。]
復禮、復辟資本主義、返回過去。[只說關鍵詞,我沒有記錄。]孔子的學說,對中國老百姓有很大影響。因此[只說關鍵詞,沒有變動],開展了這一運動。
參觀。在美麗的花園盡頭,有一個小小的物理實驗室。
[藝術家曾經去過蒙巴那斯【蒙巴那斯(Montparnasse),巴黎14區的一個居民區,是兩戰期間畫家集中居住的地方。——譯者注】,去過大茅草屋【大茅草屋學院,創建于1902年,坐落于蒙巴那斯大茅草屋街14號(14ruedela Grande Chaumière),在20世紀初,是巴黎著名的藝術學校。】]
地上只有一個小電動機在發動著,旁邊站著一個年輕的中國人。
[這個國家會不會整個都只是完全天真的呢?]
在一個車間里(這個車間向國家出售用于車床的電動機),小伙子們在吸煙。
在所有這些小車間里,小伙子們都很迷人。
通常,他們的面孔先是板著的,如果向他們打個招呼,就完全微笑著舒展開來。
[天氣一直灰蒙蒙的。]
[音樂教授也曾去過法國:在南錫和巴黎,在那里,他同時學了小提琴和作曲。]
圖書館。
[大小合適的臺布鋪展在各處,偶遇事件、皺痕、【在羅蘭·巴爾特的術語中,“皺痕”(pli),或譯為“褶皺”,指的是給人留下些許記憶的東西。參閱第二本日記注釋。——譯者注】不可思議之事少見(≠日本)。]
圖書館:散發著樟腦味。
[兩位藝術家很有魅力,態度和藹,有點兒注重外表。]
圖書館:令人喜悅,干凈,布置仔細。這所大學:是一處反—萬塞中心?!?span style="font-family: 楷體_GB2312;">羅蘭·巴爾特在此影射的是1969年創辦的萬塞實驗中心(Centre expérimental de Vincennes),后改為巴黎第八大學。】
翻譯左拉與莫泊桑的作品。
學校的鈴聲響了。
這像是一處大學校區。
工藝美術學院:第一年,30個學生;第二年:120個學生。藝術家的介紹。
在一個小客廳里休息,為的是觀賞幾位教授的畫作:毛澤東為南京大橋揭幕,一隊人高舉紅旗登上大橋的扶欄?,F實主義色彩風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走出畫室(從前,根據過去的繪畫,總是呆在畫室里),去工廠,進公社和軍營,去介紹繪畫活動。我們也向公社提供宣傳畫。從前,工人、農民為我們服務(只是作為模特),今天我們為他們畫畫。
兩種風格:1)帶有社會主義內容的被現代化的傳統中國風格*;【例如:帶有叢林的景致、中國的山谷+空架索道(水彩畫體裁)。】2)蘇聯式的現實主義(外國的)。
(大學生們畫的)“批林批孔”的漫畫[相當可怕,因為這些漫畫本身也是相當現實主義的——這對于漫畫來講是矛盾的。林彪,以他的禿頭和不太像是中國人的表情而成為所有主題的調味品:兩面派,天才論,中庸之道,王朝(他的兒子)]。
[所用語言帶有很強的主題性:但主題卻很少。]盡管是多人畫的,風格卻是一樣的。
畫室:由一位書法教師來創作一幅很長的書法??簥^,曲折,落點有力,結果是華麗。他加上一枚紅色的印章。在他很小的工作臺上:毛筆,硯臺,水盤,紅印。
另一位:正在繪畫具有古代風格的一幅大畫作。有點像是水彩畫。他很干凈,身著藍色短工裝,手干凈。
第一年:連環畫。第二年:招貼畫。
生物學(在第三層),也就是說,是個很小的動物和生物博物館。
音樂教授穿著一條條絨褲,上衣是古裝式的,盡管是華達呢材料(有點像是官員服裝)。實際上,據說是冬季上衣??梢钥闯雒珴蓶|的領口就起源于這種服裝。
音樂:大廳(參閱體操館),一臺平臺式鋼琴。學生。鼓掌歡迎。致歡迎詞。
協奏曲:以一曲女生四重奏表示歡迎,鋼琴奏響了歡快的曲調。音正,輕松,嗓音美麗。姑娘們都很漂亮。
一個小伙子坐在一把椅子上,演奏琵琶(傳統小提琴)【這種樂器,帶有緊繃的琴弦,有點像中國式的詩琴(luth)或曼陀鈴琴(mandoline),取名為“琵琶”。】有點像豎著的俄羅斯巴拉萊卡豎琴(balalaka),上面有幾根緊繃著的琴弦。從技巧上講,非常完美。小伙子面龐呈黃色,總是若有所思,大約16歲。帥氣。
女生合唱《女飛行員之歌》:非常富有戰斗氣勢。同時伴有一些套式動作。是一首委婉的對位法作品:極輕的演奏曲(pianissimi)和漸強曲(crescendi)混合而成。接著,是分步合唱。這一切都是很出色的:可以通過隆布羅索出口指的是制片人費爾芒·隆布羅索(Fermand Lombroso),他從60年代就將中國北京雜技團的節目介紹到法國,羅蘭·巴爾特曾在巴黎看過。!優美動聽,只是服裝顏色暗淡。上衣是短的,褲子是短的,梳著辮子,穿著中國式樣的鞋。
笛子獨奏。一個小伙子。參考排簫。農民歌曲。
男生合唱。手風琴。歌曲《夜航》。很像是俄羅斯歌曲。(集體漸強曲)不太好。男高音/男低音:《游擊隊之歌》。
男生。二胡獨奏(+鋼琴)(伴奏者的間奏平庸):技巧非常好。表現力很強,亢奮,動情。
女生獨唱:《紅太陽》。
古樂器大合奏:《軍隊與人民》。
木琴下女孩的腳:=兩腳擺放規矩:這一點糾正了其預告中看到的情況。
回到客廳。茶。提問題。——中國文學的教學。
古典文學:去其糟粕,保留精華(《紅樓夢》【曹雪芹(約1715—1763)的《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古典著作,在“批孔”運動中被解釋成為一部反孔的政治小說。參閱任讀(音譯)的文章(1974年4月),見于1974年冬季出版的第60期《原樣》雜志。】)。
現代文學:分析人物(反映當前的“工農兵”精神)。
[氣味在變濃,像是便盆的氣味。]
“形式服務于內容。”
——繪畫。我們了解到:1)連環畫;2)招貼畫。沒有藝術史課(但是,教授們在研究、批判西方的繪畫)。
那位老年藝術家說,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很認真的,這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水平[真是無事可做:這位老蒙巴那斯畫家,有點可憐]。
——“批林批孔”運動:是的,在學校內部,在一切工作之中??追蜃釉谌粘I钪械挠绊懀?ldquo;領導者們都富有智慧,下級群眾都愚蠢;學習優秀者可以當領導者。”【此處該是孔子“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和“學而優則仕”的法語釋義。——譯者注】但是,在這場運動中,當前,重點尤其在政治方面,等等。關于林彪的磚塊語言:甜言蜜語、紅旗、兩面派等。
南京,師范學院。4月19日,星期五,18點。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