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之死:民初政黨政治的失敗
孫中山曾告誡宋教仁,這時候國家內外交困,單純從政治上下手,只會越弄越亂。但宋教仁不以為然,他要進行坦蕩蕩的議會選舉,進行所謂“光天化日的政客競爭”
■民初政治風云
在民國初年的政爭中?熏為什么和平的道路也好,革命的道路也好,都摸不著石頭過不了河?缺乏現代文化意識是個根本問題。孫中山后來意識到,包括革命黨人在內,大家都在想當官、當皇帝,一時間大家都當不了,才有了一個實行共和的機會,其實真正懂得民主、擁護共和的人很少
宋教仁遇刺后的遺影
宋教仁(上圖)去世后,孫中山在追悼會上送了一副挽聯:“作民權保障,誰非后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P style="FONT-SIZE: 9pt; MARGIN: 0px" align=center>
趙秉鈞交給應夔丞的手令,內有聯絡通訊密碼
95年前,中國有一個起草憲章制度的高手,叫宋教仁(1882—1913),年齡不大,只有29歲。年長14歲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對他贊譽有加,認為他是總理人選。小小年紀,何以有如此聲望?唉!說到底是中國人才缺乏,老一輩太保守,總以為典章制度、道德文章中國是最先進的,對西學沒有人才儲備,只好讓新一代來闖世界了??上?,他設計的憲法制度正待提交國會通過時,就在上?;疖囌驹馊税禋?,時間是1913年3月20日晚22時,年僅30歲。
宋教仁死后,他的憲政思想,在1947年又被國民黨統治區拿出來炒作一番,雖然作為立法精神寫入了憲法,但一直沒有能夠實行。最近臺北馬英九還在重提多數黨組閣一事,在中國首先設計這一體制的人,即是宋教仁。整整一個世紀快過去了。
“革命軍起,革命黨消”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宋教仁是很有貢獻的。但當時參加革命的派系五花八門,有同盟會和光復會的分歧,有各種不同的小組織,有前清將校,有原來的立憲派人士等等。袁世凱重新出山,擔任清王朝內閣總理后,指揮北洋系軍隊,很有戰斗力。同盟會軍事領袖黃興到湖北指揮革命軍作戰,迭遭敗績。怎么來完成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大業呢?于是,革命黨人就想到策反袁世凱。以反滿為旗幟的革命派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漢人,他們愿意推選袁世凱為共和國總統。參加了革命的原立憲派人士如張謇等人,就認為袁世凱很能干,訓練北洋新軍很有成績,經濟建設也很有成績,政治上支持立憲運動,將來要把國家治理好,“非袁莫屬”。他們希望國家盡快穩定,以便進行建設。于是,開始了南北和談。
但一時間,革命派內部是有不同意見的,畢竟袁世凱不是自己人,參加了革命的立憲派人士也不是自己人,革命黨人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