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黃白】中學里那些無用的課
古今中外一直在批評學非致用,但學非致用必有其存在理由。中小學的“無用”知識,不學是下策;學得有效率,才是上策。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陳文嘉
屢遭抱怨的中小學“無用”知識,不學是下策;學得有效率,才是上策
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鮑先生投書某報,《中小學課本中能不能少些無用的知識》。說學的知識無用,不自今日始。遠在孔夫子時代,就有人責問子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這也不單是國人的困惑。拙文《奧巴馬的“科技興國”》(見2011年12月15日南方周末“自由談”)曾提到: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民選學區委員……說數學是造成中學生輟學的首要罪魁,其實那些題目測試的知識,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既然古今中外一直在批評學非致用,按黑格爾講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辯證智慧,這學非致用必有其存在理由——這不是說教學不應改革,而是說教學改革要有持久成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