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報道】熱議分稅制,地方要財權
轉移支付成為廣東團的大熱門話題。去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達到了35000億元,怎么轉移下去的?“只給中西部不給東部,就體現均衡性了嗎?”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2012年3月5日,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提請全國人大審議預算報告。預算是一份最真實的政策聲明,中央與地方關系,中央是否關注民生,全都在這些枯燥的數字中間真實呈現。
本期專題,我們聚焦兩會的核心功能:審議預算草案。
“中央尤其是部委的財權太大了!下面在辦事,財權得留給下面。”一位廣東代表搶過話筒說。
這是第一次,全團上下說分稅制,話題之尖銳也前所未有。
廣東代表搶麥批分稅制
“最后一次參加了,該講的話得提出來。”2012年3月6日,全國人大廣東團的小組討論上,輪到前任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妙娟發言,開場白有點“悲壯”。
李妙娟提的是分稅制改革下,中央和地方財權事權匹配的問題。“1994年開始實行分稅制后,每一次調整,財力都在向中央集中,從當初的兩成提高到現在的五成;可地方要干的事越來越多,外來人口的義務教育、醫保社保、保障房……地方的積極性怎么調動?”李妙娟越說越激動,最后,發言稿都放到了一邊。
“搶麥。本來不想發言的,問題想到一塊去了。”一位要求隱去身份的廣東省卸任官員搶過話筒接著說了下去,“中央尤其是部委的財權太大了!下面在辦事,財權得留給下面。”
這說的又是“專項轉移支付”的痼疾。目前中央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是通過轉移支付給地方,來實現地區間財政支出平衡。其中接近一半的轉移支付是專項的,審批權力握在各個部委手中。“這是跑部錢進的根源,必須減少專項的比例。”該卸任官員強調。
同樣的建議,前任廣東省長黃華華在當天下午的小組討論中,又進一步拿數據和實例做了闡述。
踴躍建言分稅制改革的,不止是卸任官員。第二天,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來到廣東團時,廣東省委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