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大地,黑賬本——“反向工程”如何造假上市
綠大地造假案,濃縮了中國證券市場過去十年的積弊。上市時,“反向工程”如何破解發審委審核中的“上市密碼”?案發后,這家實際上根本就達不到上市要求的公司為何依然存在?
責任編輯:冉孟順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上市時,“反向工程”如何破解發審委審核中的“上市密碼”?
案發后,理應退市的綠大地不僅依然存在,而且又因重組掀開新的資本風云
從2004年到2007年6月期間,綠大地公司為達到上市目的,累計虛增收入2.96億 (何籽/圖)
2012年3月15日,因昆明市檢察院抗訴,被稱為“銀廣夏第二”的綠大地造假案將被重新審理。
云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碼002200,簡稱綠大地),號稱“云南省最大的綠化苗木種植企業”。3個多月前,昆明市官渡區法院以欺詐發行股票罪判處綠大地罰金400萬元(約為其上市募集資金的1%),判處前董事長何學葵、財務總監蔣凱西、龐明星等五人有期徒刑一到三年,緩期執行,所有案犯當庭釋放。
這意味著這家欺詐上市的公司從投資者手中圈走3.46億元之后,無人獲得實刑。消息一出,市場嘩然,包括新華社在內的輿論界質疑判決過輕。十天之后,負責此案前期調查的中國證監會,罕見召開“媒體通氣會”,披露了法院判決中未認可的更多涉嫌犯罪內容。
越來越多的質疑之聲,最終推動了此案抗訴程序的啟動。
綠大地造假案,濃縮了中國證券市場過去十年的積弊。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強調,對這一案,不應僅僅停留在“抓壞蛋”的簡單思維里,而應更加深入剖析“壞蛋是怎樣煉成的”。南方周末記者在昆明、深圳等地進行了詳盡調查,立體還原綠大地變“黑”的秘密。
賣花女-女首富-階下囚
這原本是一個賣花女變身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綠大地前董事長何學葵 (東方IC/圖)
2011年9月6日的法庭庭審,是綠大地前董事長何學葵最后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
一年多階下囚的生涯,何學葵變化很大。一位與她有著多年聯系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何的頭發在案發后很快就白了,“四十多歲的人看起來像六十多的老太太。”
20年前,23歲的何學葵放棄了成為公務員的機會“下海”創業時,給人的印象卻是“年輕有為,事業心極強”。
1992年從一家小花店開始,到1996年創辦綠大地公司期間,何學葵以自己的勤奮贏得了尊重。直至今日,在當年共同創業的員工口中,她還有著“賣花女”的綽號。
綠大地現任總經理王光中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十多年前認識何學葵時,就眼看著她“自己下田、自己跑市場,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因此在出事后,他出于對何的尊敬與朋友義氣,硬著頭皮接下燙手的“總經理”頭銜。
1999年是何學葵的跨越之年:當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綠大地公司抓住商機贏得多個項目,一躍成為云南園藝和綠化行業的領頭羊。
何學葵也雄心勃勃,想成為中國最大的花卉苗木生產供應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她那時談的已經不是幾千萬上億元的生意了,而是想著上百億的銷售規模。
“跨越發展”的捷徑被鎖定為上市。
王光中回憶說:“我曾勸她不要急功近利,凡事都有一個過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