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明(19)

維也納之圍的解除不僅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長達數世紀的戰爭中的轉折點,也是西方崛起的關鍵時刻。與此同時,17世紀晚期也是歐洲在科學和政治理論出現疾速變革的時期。

第二章 科學

我假裝對科學有極大的興趣,隨后因為假裝的興趣,不久我真的離不開它了。我不再做一個關心世俗事務的人……我決意離開我的故鄉,而我從宮廷辭職為我提供了一個有說服力的借口。我為國王效力;我強調指出,我渴望著自己熟悉西方科學,并暗示在游歷他國時甚至也可能為之效勞。

孟德斯鳩

勃蘭登堡這個沙丘之地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以至于各國都聯合反對它,其力度之大,超過路易十四所遭到的聯合攻擊。

伏爾泰

圍攻(五)

摘要:1683年7月13日,由6萬多奧斯曼禁衛步兵和西帕希騎兵,外加8萬巴爾干援軍和令人聞之色變的韃靼騎兵構成的,被認為“不過如此”的這支軍隊,兵臨維也納城下。

自從7世紀后阿拉伯沙漠的伊斯蘭教的崛起,東西方之間的沖突便不曾中斷過。穆罕穆德的追隨者與耶穌信徒打起了圣戰,而基督教也以牙還牙,開始了對圣地的東征行動,在1095-1272年一共進行了9次東征,并再次征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過去300年的大多數時間中,除去一些零星的、暫時性的挫折,西方在這兩種文明沖突中一直是贏家。此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科技占優勢地位。然而,這種優勢并不是歷來都存在。

宗教的狂熱成就了先知穆罕默德的事業,使其創建的哈里發王朝在8世紀中期擴展到西班牙,正好橫跨北非,越過其阿拉伯中心地帶,北經敘利亞,突進高加索地區,隨后又向東穿越波斯灣,深入阿富汗,從托萊多一直延伸至喀布爾。阿拔斯哈里發王朝居于科技領先地位。9世紀時,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在巴格達創建了智慧宮,亞里士多德和其他學者的希臘讀本被翻譯成阿拉伯文。伊斯蘭帝國也出現了某些人認為的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醫院,比如707年由哈里發瓦利德(阿卜杜勒馬利克之子)在大馬士革所創設的旨在治療而非僅僅收容病人的機構。有人認為,859年在非斯創立的Al-Karaounine大學是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希臘尤其是印度科學的基礎上,穆斯林數學家創設了與算術和幾何學截然不同的代數學(英語“algebra”源于阿拉伯語“al-jabr”,是“還原”、“恢復”的意思)學科。第一本代數學課本大約成于820年,是波斯學者穆罕默德·伊本·穆薩·花拉子密用阿拉伯語寫成的,叫做《積分和方程計算法》。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實驗科學家是穆斯林海什木(965-約1039年),其寫成的七卷本《光學書》(Book of Optics)推翻了古代極多的錯誤觀念,尤其是指出了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眼睛能發光的錯誤觀念。也是海什木最早弄清拋射物更容易穿透墻體(如果擊發角度合適)的原因,是他最早意識到天體并非都是固體,是他最早發明了暗箱——如今仍在使用的針孔照相機幫助學生了解光學知識。在他之后,13世紀晚期研究彩虹的波斯學者卡馬爾繼承、發揚了前輩的研究。因為中世界的伊斯蘭世界堅守著古典智慧,并在除了數學和光學之外的地圖學、醫學、哲學領域積累、發展了新知識,所以西方受益無窮。英國思想家羅杰·培根曾認同過這一點:“哲學吸收了穆斯林的思想。”

那么,伊斯蘭世界在科技領域又是如何逐漸落后于西方的呢?科學革命又是如何推動西方文明既在學術又在軍事領域里傲視全球的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退后三個多世紀的時間,回到伊斯蘭帝國最后一次嚴重威脅西方安全之時。

那是1683年,正如1529年發生的大事一樣,奧斯曼帝國又一次進逼維也納城門,其統帥是卡拉·穆斯塔法·科普律魯,即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大維齊爾。

在拜占庭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安納托利亞王朝奧斯曼帝國,自從1453年征服康士坦丁堡后,便一直是伊斯蘭教的標準傳播使者。他們的帝國沒有向阿拔斯哈里發王朝那樣一路大步東進,不過奧斯曼卻成功地將伊斯蘭疆域擴展到迄今的基督教領土,這不僅包括過去拜占庭在黑海海峽兩岸的疆域,還包括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匈牙利。貝爾格萊德在1521年被奧斯曼攻破,布達在1541年淪陷。奧斯曼海軍也使羅德島就范(1522年)。維也納僥幸存活下來,但是,奧斯曼的統治同樣從巴格達延伸到巴士拉,從高加索的凡湖到紅海入口的亞丁,沿著巴巴里海岸的阿爾及爾直達的黎波里,蘇萊曼大帝(1520-1566年)完全有理由宣稱:“我是蘇丹的蘇丹,帝王的帝王,是賜予全球君王王冠的授予者,是上帝在地球上的影子……”伊斯坦布爾清真寺上銘刻著他的名字,可以永久證明他自己宣稱的偉大成就。較廣為人知的一個事實是,蘇萊曼也創建了一所醫學院。既是立法人,又天資過人的詩人蘇萊曼,集宗教、政治和經濟大權(包括設定價格)于一身。在他看來,強大的神圣羅馬皇帝查理五世不過相當于“維也納國王”罷了,而葡萄牙的商業冒險家也比海盜強不了多少。有蘇萊曼大帝掌權,奧斯曼帝國敢于在印度洋上與葡萄牙人叫板并擊潰他們,就顯得十分自然了。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譯者:曾賢明 唐穎華 出版:中信出版社

在16世紀晚期的奧地利駐伊斯坦布爾大使比斯貝克看來,哈布斯堡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差別之大,確實令人震驚:

一想到這兩種不同的體系一定會造成的后果,我就不寒而栗;我們中的一個必將獲勝,另一個必將被摧毀,至少我們兩者沒法和平共處。在他們那一邊,帝國財力充盈,資源強大,軍隊實戰經驗豐富,士兵身經百戰,連續打了一系列勝仗,隨時準備忍受困苦,團結一致,服從命令,勤儉節約,警惕性高。在我們這邊,國庫虧空,生活習慣奢靡,資源耗竭,士氣不振,士兵缺乏經驗,難以馴服,好斗,毫無組織紀律可言,行為放縱毫無約束,酗酒,縱情聲色,而最糟糕的是,他們的敵人往往戰無不勝,而我們卻總是打敗仗。兩軍相遇其結局如何,我們還用懷疑嗎?

17世紀,奧斯曼帝國勢力更加強大:1669年攻陷克里特島。蘇丹的勢力范圍擴展至西方的烏克蘭地區。作為海軍強國,奧斯曼也始終令對手畏懼。所以,1683年的大事早就令西方驚恐了。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堅持遵守1664年在瓦斯瓦所簽訂的條約是徒勞的。他自言自語地說路易十四是他面臨的更為嚴重的威脅,也是自欺欺人的。1682年夏,蘇萊曼開始采取行動,首先承認匈牙利叛軍伊姆爾·托科利為匈牙利的國王,作為回報則獲得了匈牙利的宗主國(領主)地位。在隨后的那個冬天,蘇萊曼在阿德里安堡集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后又部署在貝爾格萊德。1683年6月,土耳其人已挺進哈布斯堡所屬領土。到7月初,他們攻陷了久爾。與此同時,維也納的利奧德波驚魂未定,不知所措。此前不久,維也納的衛戍部隊剛剛遭遇了瘟疫,人員大批死亡,因此,該城的衛戍部隊力量嚴重匱乏。洛林的查爾斯統帥下的脆弱的哈布斯堡軍隊似乎難以阻止奧斯曼的攻擊。而駐伊斯坦布爾的特使告訴利奧德波說,土耳其軍隊“不過如此”,這為他注入了不切實際的希望,起到了安慰的作用。

1683年7月13日,由6萬多奧斯曼禁衛步兵和西帕希騎兵,外加8萬巴爾干援軍和令人聞之色變的韃靼騎兵構成的,被認為“不過如此”的這支軍隊,兵臨維也納城下??傊笓]為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科普律魯,綽號“黑人”——不僅描述了其膚色,也反映了其個性。在1674年攻占波蘭城后,命令活剝戰俘的皮的人就是他。在離維也納城450步處,軍隊安營扎寨,穆斯塔法給守城部隊提供了選擇:接受伊斯蘭教,在蘇丹的統治下和平生活!或交出要塞,以基督徒在蘇丹的統治下生活;如果有人選擇離開,則可以帶上他的東西安全離開!但是,如果拒不投降,堅持抵抗,那么所有人面臨的將是死亡、被掠奪或被奴役的命運。

當征服了拜占庭的穆斯林人與羅馬的基督教繼承人遭遇時,整個中歐處于告急狀態,各國紛紛號召忠實信徒向上帝祈禱,希望能化解危機。圣斯蒂芬教堂墻壁上涂滿的反奧斯曼的標語,反映了當時維也納的這種危機氣氛。然而,利奧德波對抗奧斯曼的策略也就限于這些手段了。盡管逃跑的想法侮辱了他的“尊嚴”,別人還是勸說他溜之大吉,保命要緊。

奧斯曼就地扎營本身就是一種自信的體現。穆斯塔法在他自己宮殿般的帳篷前面還開墾了一處花園。這傳達的信號是明確的:如有必要,土耳其有的是時間,可使維也納城彈盡糧絕,打出白旗。在奧斯曼人擊打其碩大的科斯鼓時,那怪異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音樂從扎營地穿城而去。這種噪聲也淹沒了鐵鍬的聲音,因為土耳其人正在挖地道。7月25日,一個巨型地雷被引爆,成功地炸開了城市周圍的加固柵欄,也就是該城的第一道防線。接著又是一聲巨大的爆炸,于是通往奧地利駐防的半月形堡壘陣地的障礙被掃除了。9月24日,土耳其軍隊攻克了維也納的關鍵要塞。

但隨后,穆斯塔法致命性地猶豫了。此時秋風瑟瑟,他與奧斯曼領土之間的交通線太長了。他的士兵供應物資逐漸匱乏。而且,即使他真的成功攻陷維也納城,他也不能肯定接下來該實施什么行動。土耳其人的猶豫不決給了利奧德波贏得了至關重要的時間,因而能集結一支救援部隊。奧斯曼入侵維也納之前,利奧德波曾與波蘭國王簽署了一紙共同防御條約,所以,新就任的波蘭國王約翰三世索比愛斯基率領6萬多波蘭—德國聯軍開赴維也納。索比愛斯基已過壯年時期,但決意要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事實上,他統帥的是一支雜牌軍:除了哈布斯堡軍隊外,還有波蘭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撒克遜人。而且,他們向維也納進展的速度十分緩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統帥對奧地利的地貌知識十分有限。在1683年9月12日的凌晨,隨著一陣猛烈的火箭發射,反擊戰終于打響了。奧斯曼軍隊被分割,有些士兵仍然在全力設法突入城內,其他軍隊則面對緊逼的波蘭步兵殿后。穆斯塔法此前幾乎沒有作敵人進攻的防御準備。下午5時,索比愛斯基發出命令,他的騎兵從俯視維也納的卡倫堡山上,向奧斯曼的扎營地發起了規模龐大的猛烈進攻。一位土耳其目擊者曾描述過當時的情形:波蘭的輕騎兵像“從大山上鋪天蓋地涌來的黑色瀝青,要將沿途一切毀滅殆盡一般”。最后階段的戰斗極為慘烈,但結局立見分曉。索比愛斯基進入穆斯塔法的帳篷,發現空無一人。維也納之圍結束了。

索比愛斯基贏得了保衛戰的勝利,被捧為維也納的大救星,他自己也喜不自勝,把愷撒的名言作了個修改:“我們來了,我們看見了,上帝贏了。”被繳獲的奧斯曼大炮被融化,為圣斯蒂芬教堂澆鑄了一個以6顆土耳其人頭浮雕裝飾的大鐘。敗退的穆斯塔法最終為他的失敗付出了代價。土耳其人在艾斯特根遭遇到了如此嚴重的打擊,結果蘇萊曼大帝下令立即處死穆斯塔法。他被以奧斯曼古老的傳統方式處以極刑:用絲帶絞索勒死。

維也納得救之后,各種傳聞隨之出現:有人說土耳其旗幟上的月形標志催生了羊角面包的誕生;有人說奧斯曼人所拋棄的咖啡成為后來維也納人開設的第一家咖啡館的原料,并據此首次煮成了卡布基諾咖啡;也有人說,從土耳其人手中繳獲的打擊樂器(鈸、三角鐵和低音鼓)則被奧地利為數眾多的軍樂隊所采用。這次勝利真正的歷史意義要比上述大得多。對于奧斯曼帝國而言,奪取維也納的又一次失敗標志著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亡,給這個版圖過大的帝國帶來了長期性的災難性影響。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后,直到薩瓦公國王子尤金最終于1697年在津塔取得決定性勝利時,奧斯曼帝國幾乎從蘇萊曼大帝所征服的全部歐洲領土上敗退。根據《卡洛維茨和約》,奧斯曼帝國蘇丹宣布放棄對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的領土主張,這是奧斯曼帝國的恥辱。

維也納之圍的解除不僅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長達數世紀的戰爭中的轉折點,也是西方崛起的關鍵時刻。在戰場上,雙方于1683年遭遇時幾乎是勢均力敵,難分伯仲,這是事實。嚴格地說,從很多方面看,幾乎沒法在這兩者間選出強者的一方。韃靼士兵雙方都有。來自土耳其控制下的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的基督徒士兵,被迫為奧斯曼帝國效力。很多描述這場戰役的繪畫和浮雕清楚地說明了一個事實:兩支軍隊之間的差異與其說是科技或戰術,不如說只是所著軍裝不同。不過,維也納之圍發生的時間卻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17世紀晚期是歐洲在兩大關鍵領域——自然哲學(這是“科學”當時的叫法)和政治理論出現疾速變革的時期。1683年之后的數年中,西方人對自然和政府的看法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1687年,艾薩克·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3年后,他的朋友約翰·洛克出版了《政府論》(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如果說有什么因素導致了西方和東方之間的差別的話,那就是此類深奧的新知識被系統研習和應用的差別。

奧斯曼帝國在1683年的長期敗退并不是經濟原因所導致的。與歐洲相鄰的城市比較,伊斯坦布爾城并不窮。奧斯曼帝國積極支持全球貿易及后來進行工業化的步伐也并不比歐洲的很多地區慢。前面所述的有關中華帝國衰落的原因在此并不適用,因為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領土上,經濟競爭和諸如行業工會的自治實體并不缺乏。此外,在奧斯曼帝國、薩法維帝國和蒙古帝國之間還存在極強的相互較量。奧斯曼帝國的式微也不能僅僅被認為是西方軍事優勢逐漸上升所導致的。如果更仔細地分析,我們會發現,軍事優勢本身是建構在將科技應用于戰爭、將理性賦予政府基礎之上的。15世紀時,正如我們在前文讀到的,政治和經濟競爭賦予了西方相對中國的優勢。到18世紀時,西方相對東方的優勢,既是因為軍事優勢,也是人力的緣故。

網絡編輯:謝小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