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明(9)

塞繆爾·約翰遜曾發問:“歐洲人為何能如此強大?他們為什么能如此輕易地踏足于亞洲和非洲,進行貿易或征服?”西方為何主導世界,“知識”、“文化”、“競爭”都無法充分解答。

對于16世紀的旅行者而言,他們幾乎無法忽略其所見證的與西歐截然不同的情形。除了安娜卡利亞、埃及、阿老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和也門,蘇萊曼大帝(1520-1566年)統治下的奧斯曼帝國版圖范圍延伸至巴爾干半島和匈牙利,并于1529年兵臨維也納城門。更靠近東方的地區,阿拔斯一世統治下的薩法維帝國(1587-1629年)將版圖從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一路擴張,直到坎大哈;而從德里到孟加拉的印度北部則在偉大的莫臥爾皇帝阿克巴(1556-1620年)的統治之下。中國明朝有了長城的保護,似乎格外安全、平靜。在萬歷皇帝(1572-1620年)宮殿覲見的西方來訪者,幾乎沒人會預見到,在萬歷皇帝死后不到30年,這個王朝就傾覆了。弗蘭德外交使節——將郁金香從土耳其移植到荷蘭的那個人——在自己撰寫的從16世紀50年代的伊斯坦布爾開始記敘的傳記中,曾忐忑不安地將西方四分五裂的狀態與奧斯曼帝國“巨大的財富”作了一番比較。

不錯,16世紀時,西方在海外的活動緊張而繁忙。但是,對于偉大的東方帝國而言,葡萄牙和荷蘭船員的所作所為似乎恰好是文明承載者的對立面;如果說得難聽些,那么他們純粹是威脅著“中部王國”的最新出現的野蠻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比倭寇散發的味道更惡臭。然而,除了印度紡織品和中國陶瓷品的上乘質量外,亞洲還有什么讓西方人著迷呢?

直到1683年,奧斯曼麾下的一支軍隊兵臨維也納——當時是哈布斯堡帝國的首府——城下,并堅持要求該城的人投降且皈依伊斯蘭教。僅在圍攻解除之后,基督教世界才開始通過朝向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巴爾干半島,慢慢地削弱奧斯曼在中歐和東歐的勢力,而且,所有歐洲帝國都是在很多年后才能與東方帝國主義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論的。東西方之間的“大分流”局面在其他地方形成的時間甚至更晚。南北美洲之間的物質差距,直到19世紀才牢固地建立,而非洲大多數地區,除了少數幾條海岸線外,也是直到20世紀早期才被歐洲人所征服。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譯者:曾賢明 唐穎華 出版:中信出版社

如果西方主導世界的現象沒法用這種濫用的老提法來解釋,那么,這純粹是——如某些學者所認為的——好運使然嗎?導致東西大分流發生的,是歐亞大陸西方板塊的地理或氣候嗎?西方人難道得到了命運的眷顧,因而能跌跌撞撞地穿過最適合栽種富含熱量的蔗糖的加勒比群島?難道說“新世界”為歐洲提供了中國所沒有的“鬼地”?難道僅僅是墨菲法則在發生作用,使中國的煤炭儲藏比歐洲的難以挖掘和運輸?抑或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是其自身成功的犧牲品:掉進“高度平衡陷阱”,難以自拔,認為耕作者有能力為規模巨大的人口提供生存所需的足夠糧食?還有人認為,英國之所以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這主要是因為其惡劣的衛生條件和疾病導致大多數英國人的壽命很短,結果富裕群體和有進取心的少數便具備了傳播其基因的更好機遇,果真如此嗎?

不朽的英國詞典編纂者塞繆爾·約翰遜對西方主導世界的所有可能的解釋都持反對觀點。在于1759年出版的《拉塞勒斯王子的故事》中,他筆下的拉塞勒斯王子如此問道:

歐洲人……為何能如此強大?他們為什么能如此輕易地踏足于亞洲和非洲,進行貿易或征服?亞洲人和非洲人為什么不能入侵他們的海岸線,在他們的港口設立殖民地,將法令加諸他們的王室?讓他們回家的風同樣可以將我們帶向哪里。

哲學家埃米萊科是如此回答的:

先生,他們比我們更強大,因為他們更博學;知識將永遠駕馭無知,如人類支配其他動物一樣。但是,對于他們的知識為什么多于我們的問題,除了無以解釋的上帝意志賜予外,我不知道能給出什么其他原因。

如果知識能給人們提供航行船艦、挖掘礦藏、發射槍炮和治療疾病的更佳方式,那么知識的確就是力量。但在事實上,這是西方人比其他人博學的原因嗎?或許,1759年之前,情形確實如此;1650年后大約持續了兩個半世紀的科技革新幾乎全起源于西方。那么1500年時呢?我們已經了解到,中國科技、印度數學和阿拉伯天文學數世紀來一直遙遙領先于世界。

那么,難道是更模糊的文化差異為西方人提供了必要素質,使之跳躍前進,將其對手拋在身后?這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提出的論點。這種論點有多種變體,如中世紀英國人的個人主義、人文主義和新教倫理,從英國農民的遺囑,到地中海商人的賬簿,再到皇宮禮儀準則,凡此種種都成了史學家尋求證據的來源。戴維·蘭德斯在所著的《國富國窮》(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中提出了文化方面的原因。他認為,西歐在推動獨立探究知識、發展科學驗證方法、展開理性研究并加以傳播方面處于世界前列。然而,他也承認,要使這種模式興盛繁榮,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東西:金融中介及良好的政府。情形越發明顯:其關鍵在于機制。

毫無疑問,從某種意義上說,機制也是文化的產物。但是,因為機制固定了一套標準,機制通常使文化保持自我本色,決定著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而非相反。

在1500年,歐亞大陸東西兩邊幾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異,對此,當今很多史學家都會認同。兩地都較早地采用了農業、市場交換和以城市為中心的國家體制,但他們之間存在一個關鍵的機制差異。在中國,統一的大帝國根基一直在加強,而歐洲的政治卻始終處于分裂割據狀態。在《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一書中,賈德·戴蒙闡釋了歐亞大陸始終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的原因。但是,直到他撰寫論文《如何致富》(1999年),才給出了歐亞大陸一邊領先于另一邊這個問題的原因。他的答案是,在歐亞大陸平原上,統一的東方帝國妨礙了創新,而在河流遍布、多山的歐亞大陸西部,多個君主和城邦則進行著富有創意的競爭和溝通。

這個答案值得注意。不過,還不充分。只要看看標題為“戰爭的苦難”的銅版畫就有大致概念了。這是洛林地區藝術家雅克·卡洛于17世紀30年代所出版的銅版畫,似乎是在提醒世界其他地區宗教沖突的危險所在。17世紀上半葉,歐洲小國內部及之間的競爭是災難性的,不僅使中歐大片地區的人口劇烈減少,還將不列顛群島拖入了長期的、消耗實力的沖突中,持續了一個多世紀。政治分裂通常就具有這種效應。如果對此持懷疑態度,問問前南斯拉夫的居民就知道了。毫無疑問,競爭肯定是西方統治世界的歷史中所不能不提到的,但競爭不是全部內容。

我想闡釋的是,致使西方與東方地位截然相反的因素——全球霸權的主要原因——在于6種可確認的結合了體制及相關理念和行為的全新結合體?;诤喢麝U釋的考慮,我在以下6個標題中予以概括:

1.競爭

2.科學

3.財產權

4.醫學

5.消費社會

6.工作倫理

以當今計算機化語言來講,在歐亞大陸的西方,少部分人口之所以能在500年中的大多數時間中統治全球,是因為有6種殺手級應用程序在運轉。

現在,在你憤怒提筆寫信駁斥我,認為我忽略了西方主導全球原因的某些至關重要的因素——比如資本主義或民主(或就此而論,槍炮、微生物和鋼鐵)——之前,請閱讀以下給出的簡明扼要的定義:

1.競爭——政治和經濟生活的分散,既給主權國家又給資本主義制度搭建了發射臺。

2.科學——研究、理解并最終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此外還有其他原因),使西方具備了優于世界其他地區的重大軍事優勢。

3.財產權——以法治作為保護私人業主,并和平解決他們之間的爭端的方式,為最為穩定的代議制政府提供了基礎。

4.醫學——有了科學的這種分支,使西方社會(之后又使其殖民地)在醫療衛生和人口預期壽命方面有了重大提升。

5.消費社會——在這種物質生活模式中,生產、購買服裝和其他消費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這種模式,工業革命將無法持續開展。

6.工作倫理——從基督新教(還有其他來源)發展而來的活動模式和道德框架,為程序1至程序5所創建的存在潛在不穩的動態社會提供了黏合劑。

請別誤解,這不是又一個能自圓其說的“西方勝利論”。我想闡釋的是,西方之所以征服、殖民如此廣闊的世界其他地區,不僅僅是因為西方具有的優勢,西方勁敵偶然的劣勢也是一大原因。比如,17世紀40年代,中國明朝治下,財政和貨幣發生危機,氣候變化,傳染病大肆傳播,民不聊生,農民揭竿而起,明朝到了最危急的關頭。這一切與西方無關。同樣,奧斯曼帝國政治和軍力上的式微更多是因為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在南美情形逐漸惡化之際,北美的政治體制卻在蓬勃發展;但是,西蒙·玻利瓦爾沒能在拉丁美洲創建美利堅合眾國卻不是那些外國佬(gringo)的錯誤。

關鍵問題在于,東西方之間的差異是體制性的。西方趕超了中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因為不論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西歐都存在更強的競爭力。澳大利亞、普魯士甚至還有俄國,政府管理和軍事效率日益上升,因為催生科學革命的網絡是在基督教世界中出現的,而不是在伊斯蘭世界中。北美洲以前的殖民地比南美洲的殖民地干得好多了,其原因在于,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了一整套與南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的截然不同的財產權和政治代議體系。(北方實施的是“開放的秩序”,而不是以滿足追逐租金的極少數精英利益的封閉式秩序。)歐洲帝國之所以能滲透非洲,不僅是因為他們擁有馬克沁機槍,還因為他們研制出非洲人也難以抵抗的熱帶疾病的疫苗。

同樣,西方更早進行的工業化反映了其體制上的優勢:早在蒸汽動力或工廠體系到來并傳播之前,不列顛群島就有發展為大眾消費社會的可能性。即便當工業技術幾乎可為全球國家所采用之后,東西方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事實上,其差距還進一步拉大了。歐洲人或北美人配備了全標準化的棉紡和織布機,因而也就能以更高的生產效率工作,他們的資本家雇主也能更迅速地積累財富,這是其東方對手所無法企及的。對公共衛生和公眾教育的投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在缺乏此類投資的地方,人們仍然過著貧窮的生活。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