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明(7)

從某種程度上說,文明是人類作為一個群體,在應對獲取食宿、抵御外敵時所作出的行為反應,但它也包含了文化習俗的特征,該文化特征常常但不一定表現為宗教形式,常常但又并不一定為共同語言。

拉塞勒斯的疑問

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以“文明”命名的電視系列片中定義文明時,他向觀眾確實地表明了:他所說的文明指西方文明,其中又以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西歐藝術和建筑為主。在他給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13部影片中,第一部以禮貌但又毫不含糊的姿態藐視拜占庭帝國的拉文納、凱爾特人生活的赫布里底群島、海盜挪威,甚至查理曼大帝出生的亞琛。以克拉克對文明這個詞的定義看,從羅馬帝國崩潰到12世紀文藝復興之間的黑暗時代,根本就不符合文明時代的標準。文明從沙特爾大教堂的興建(未完全竣工便于1260年舉行了落成典禮)而重煥生機,到他自己生活的曼哈頓摩天大樓直沖云霄的時代,又漸漸有了衰退的跡象。

克拉克這部極為成功的電視系列片首次在英國播放時,我才5歲,這個節目為英語世界的一代人定義了何為文明。那是盧瓦爾河城堡,是佛羅倫薩的宮殿,是西斯廷教堂,也是凡爾賽。從荷蘭共和國崇尚的莊嚴肅穆的建筑內部,到巴洛克熱情洋溢的建筑外觀,克拉克以一名藝術史學家的身份娓娓道來,將其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音樂和文學不時穿插進來,政治甚至經濟素材也偶爾被援引。但很明顯,克拉克所言的文明本質是高度的視覺文化。他的主人翁是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杜勒、特納和德拉克洛瓦。

基于均衡的原則,電視臺在該系列片的名稱中添加了“個人觀點”這樣的子標題。他沒有意識到他的觀點的言外之意——在某種程度上說,基督教以前的時代和東方是不開化的——即便從1969年看,這樣的看法也值得懷疑。然而,此后40年又過去了,社會越發難以認同克拉克的觀點,無論那是否為個人觀點(而他略帶優越感的令人討厭的態度,就更沒人接受了)。在本書中,我將提出更有相對性的、更寬泛的看法,我的目標是拋開那趾高氣揚的架勢,以務實的態度展開探索。我所謂的文明不僅涉及建筑飛拱,還體現在排水管道上(不要認為后者沒有前者重要),因為沒有高效的公共排水管道,河流和水井就會成為霍亂弧菌的溫床,城市也會因之變成死亡陷阱。無須辯護的是,我對藝術作品的文化價值與對藝術作品的價格一樣感興趣。在我看來,文明不僅涵蓋少數一流藝廊中的作品,還包括比這多得多的內容。文明是高度成熟的人類組織。文明所涵蓋的繪畫、雕塑、建筑領域的成就,固然吸引眼球,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我們對創造文明、發展發明、資助推動文明——及保留文明供我們頂禮膜拜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們也難以理解文明的含義。

“civilization”(文明)是個法語詞,1752年法國經濟學家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首次使用,4年后,法國大革命之父維克多·里凱特米拉波侯爵首次在出版物中使用該詞。正如本節前面所述,塞繆爾·約翰遜傾向于“civility”,而不會接受“civilization”這個派生新詞。對約翰遜而言,如果“野蠻”有反義詞,那么他在倫敦如此愜意地享受的城市生活(雖然有時也缺乏教養)便是了。一種文明,正如該詞詞源所表明的,是以城市為中心的,所以從很多方面看,城市正是本書的主人翁。但是城市的法律(民事或其他)與其城墻一樣重要,城市的體系和慣例——其居民的生活方式(民間或其他)——與其宮殿一樣重要。文明涉及藝術家的頂樓,更關乎科學家的實驗室。文明涉及風景畫,更離不開土地所有制形式。文明的高低不僅僅是以美學成就來衡量的,而且,毫無疑問更為重要的是,還以其居民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來判斷。生活質量問題涉及諸多方面,不是所有方面都可以容易地加以量化。我們或許可以推測15世紀時全球各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或推測出他們出生時的預期壽命。但他們的舒適度又如何呢?清潔度、幸福度呢?他們擁有多少衣服?他們每天得工作多少小時?他們用工資能買回什么樣的食物?藝術品本身可以為我們提供相關線索,但無法就此類問題給出答案。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譯者:曾賢明 唐穎華 出版:中信出版社

然而,很明顯,一個城市不足以成就人類文明。文明是唯一的、最大的人類組織,雖然沒有帝國的組織程度高,但比一個帝國版圖更大。從某種程度上說,文明是人類作為一個群體,在應對獲取食宿、抵御外敵時所作出的行為反應,但它也包含了文化習俗的特征,該文化特征常常但不一定表現為宗教形式,常常但又并不一定為共同語言。文明為數不多,但并非相隔千山萬水??_爾·奎格利列舉過10000年來的幾十種文明。在現代世界之前,阿達·博茲曼只發現了5種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馬圖·梅爾克總共列舉了12種文明,其中有7種已消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其中5種延續至今(中國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什穆埃爾·埃森施塔特列舉了6種文明,包括猶太文明。這幾種文明像它們各自與其周邊環境相互影響一樣互動演進,構成了推動歷史變革的最重要原因。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時最引人關注的是,盡管外部因素繁多,但真正的文明似乎可以長時期保持自我的本色。正如費爾南·布羅代爾所言:“事實上,文明是所有歷史中最為悠久的……一種文明……可以歷經經濟或社會的頻繁變化而持久不衰。”

如果身處1411年,你可以環游全球,那么你極有可能為東方文明的生活方式而感嘆。當時,明朝的紫禁城正在施工建設,同時,重新開啟和改善大運河的項目已經啟動;在近東地區,奧斯曼正在對康斯坦丁堡實施合圍,并最終于1453年攻克了這個城市。拜占庭帝國正在茍延殘喘。1405年,梟雄帖木兒(跛子帖木兒)已清除了來自中亞的嗜殺游牧民族經常性的威脅——這是文明的對立面。對于中國明朝的永樂皇帝和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二世而言,未來是光明的。

相比較而言,1411年的西歐可能會讓你驚訝:難以忍受的落后狀態,正從猖獗的黑死病瘟疫中逐漸恢復。1347~1351年,黑死病一路向東泛濫,導致了人口規模的減半。而且,西歐仍然飽受惡劣的衛生條件之害,戰爭似乎永無停息之日。在英國,麻風病國王亨利四世謀殺時運不佳的理查二世得手,推翻了他的統治,成功地坐上了國王寶座。法國陷于內戰,勃艮第公爵的追隨者和被謀殺的奧爾良公爵的追隨者相互大開殺戒。英法百年大戰正要重啟戰火。西歐其他不得消停的王國,如阿拉貢、卡斯提爾、納瓦拉、葡萄牙、蘇格蘭,情形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穆斯林仍然統治著格拉納達。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在被英國海盜劫持后,還被關押在英格蘭的監獄里。事實上,當時歐洲最繁榮的地區是意大利北部的城邦:佛羅倫薩、熱那亞、比薩、錫耶納和威尼斯。至于15世紀的北美洲,倘若與中美和南美的阿茲特克、瑪雅和印加文明——神殿高聳,道路向天際延伸——相比,那完全是混亂無序的蠻荒時代。在結束你的環球之旅后,如果此前你還認為西方可能會在接下來長達500年中主導世界,那么在此刻,這種觀念會被逐漸拋棄——那完全是不著邊際的幻想罷了。

然而,幻想成了現實。

基于某種原因,從15世紀末期開始,西歐的那些小城市在從拉丁語(還有一點希臘語)借來那些不純的語言,以拿撒勒居住的猶太人的教義發展了他們自己的宗教,并從東方數學、天文學和科技中汲取知識后,催生了一種文明,而這種文明不僅能征服偉大的東方帝國,使非洲、美洲和澳大拉西亞屈服,而且能使遍及全球的民族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這種轉變的成功,與其說是通過血與劍,不如說是語言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也有人對上述觀點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所有文明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平等的,西方不能自認為自己占支配地位,比如具有歐亞大陸東部所沒有的優勢。但是,我們可以論證,這種相對主義觀點是荒唐可笑的。此前沒有文明曾取得過猶如西方主導世界這樣的統治地位。1500年,歐洲未來的帝國列強占據的世界陸地面積不足5%,人口至多只占全球人口規模的16%。到1913年時,11個歐洲帝國控制的版圖及其人口規模接近所有陸地面積及總人口的3/5,而且其經濟總產值在全球經濟總產值的占比接近3/4(達到令人驚嘆的74%)。英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接近印度人的兩倍。西方更高的生活水準即體現在更好的食物上,農業勞動者的情形也一樣;也反映在更高的身材上,即使普通士兵和罪犯也不例外。我們已經看到,文明是以城市為中心的。以這個標準衡量,西方文明占主導地位。1500年,就我們能得出的最佳結論看,全球最大的城市是北京,人口規模達60萬~70萬。當時全球最大的10個城市中,只有一個(巴黎)是歐洲城市,其人口規模少于20萬。倫敦或許有5萬居民。北非和南美的城市化率也比歐洲高。然而,到1900年,情形發生了驚人的大逆轉。那時全球最大的10大城市中,只有一個城市在亞洲,那就是東京。倫敦當時的人口規模為650萬,是全球超級大城市。西方主導世界的情形也沒有以逐漸衰落及歐洲帝國的崩潰而收場。美國的崛起見證了東西方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到1990年時,普通美國人比普通中國人富裕73倍。

此外,日益明顯的事實是,在20世紀下半葉,東方社會要想縮小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唯一的方式便是效仿日本,部分采用(雖然不是全盤照搬)西方的體制和運作模式。結果,西方文明便逐漸成為一種模版,世界其他地方都渴望以其方式實施組織管理??梢钥隙?,在1945年前,全球存在多種發展模式——如果利用計算機知識打個比方,即操作系統——可供非西方社會采用。但是最有吸引力的模式都起源于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蘇維埃共產主義。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