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走,向下走——順豐潛行“全產業鏈”
快遞老大順豐速運正在向兩個方向快速擴張,向上是電商、第三方支付,向下就是小區便利店。但創始人王衛在快遞業的成功經驗,能復制到這些新領域嗎?“三流合一”的協同效應能否發生?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順豐在深圳已經開了三十多家便利店。 (陳新焱/圖)
低調的快遞老大順豐速運正在向兩個方向快速擴張,向上是電商、第三方支付,向下就是小區里的便利店。但順豐創始人王衛在快遞業的成功經驗,能復制到這些新的領域嗎?“三流合一”的協同效應能否發生?
小店門口散亂地停著六七輛自行車,每輛自行車的后架上,都橫著一塊木板。車沒有鎖。不一會,一位穿著黑紅相間的制服,背著大包的男子從店中走出,騎著其中的一輛自行車迅速消失。
在深圳關外有著650多戶居民的可園小區里,這家僅有二十多平米大的小店看起來毫不起眼。店內分為功能明顯的兩大部分:零售區和快遞區。零售區的擺設與一般便利店無異,主要銷售零食和居民日用品;快遞區則擺放著包裹快遞和幾張凳子。這片位于收銀臺和貨架之間的空地,大約占到了整個店面積的三分之一。
它的左邊是一家港貨特惠屋,右邊是怡寶礦泉水的配送點。再過去,則是一家地產中介。相比之下,這家小店的招牌倒是格外醒目——黑底之上,是簡潔明了的四個白色大字:順豐速運。
在深圳,順豐速運已經建了三十多家類似的便利店。
20年前,22歲的王衛在廣東順德創立順豐速運。時至今日,這家快遞企業已經成為擁有10萬員工、年銷售額120億元的行業冠軍。在國內,順豐已建有2200多個營業網點,覆蓋了中國大陸近250個大中城市及1300多個縣級市或城鎮。同時,順豐1993年就在香港設立營業網點,并從2007年至今,陸續在臺灣、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和美國設立營業網點。
王衛也不再滿足于快遞業本身,他在產業鏈上完成了若干新的布局——便利店、第三方支付工具順豐寶、電商網站“順豐E商圈”及“尊禮會”。
王衛曾在不同場合提及,順豐的戰略是,“要讓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走出一條不同于國內任何一個快遞公司的新模式。但這個新模式能否成功,仍是一個懸念。
“順豐牌”便利店
被稱為“最后一公里”的“門對門”配送服務一直是困擾著物流業的難題。各大快遞巨頭都在考慮如何在這“最后一公里”中出奇制勝。
據曾經擔任順豐浙江某點部經理的任峰介紹,實行直營模式的順豐,從業務架構上被分為華東、華北、華南、東南、華中五大區。每個區都有一個區部,區部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