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金內地放貸的利益之旅

民間借貸火爆帶來的巨大息差吸引不少香港本地公司進軍內地小額信貸。外匯管制致使“資金二道販子”應運而生。注冊資金、購買股權方式、虛假貿易和地下錢莊,是資金進入內地的灰色通道。

責任編輯:冉孟順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內地民間資金緊張,吸引香港資金進軍內地小額貸款業務。 (何籽/圖)

香港與內地的貸款利率不同,讓資金在兩地開始流動。一些嗅覺靈敏的人,像青蛙一樣游走在兩個資金池之間。

“這頭是接單難、議價難,那頭是稅負重、勞動力成本上升。”年逾不惑、大腹便便的韓斌大聲嚷道。韓是廣州一家頗具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老板。為維系企業日益艱難的運營,韓斌想盡辦法融資“找錢”。

韓斌曾向銀行求助。但他2011年的1000萬元銀行貸款“虧大了”——首先,他接受的是基準利率上浮50%的利息成本,即10%的年利率;然后,銀行將這筆貸款以“全額承兌匯票”發放,韓斌要拿到錢,還需支付銀行將近10%的凈貼現利息。

此外,韓斌還要到銀行指定的擔保公司申請擔保,擔保費是貸款額的3%。再加上銀行收取的“融資顧問費”等費用,一年下來,他為銀行貸款支付的全部費用大約250萬,即實際“整體利率”為25%。

“我到銀行還貸時,銀行的行長問我去年賺了多少錢,我差點發火了。”韓斌說,利潤只夠還利息,忙活一年就是給銀行打工。

忍氣吞聲之余,他開始尋找廉價的融資渠道:根據他身邊朋友的經驗,香港是個融資的好地方。于是,從2011年10月起,韓斌就開始著手到香港借錢。

香港資金覬覦內地信貸

算下來,這比內地的銀行成本要便宜一半以上。

由于目前國家實行外匯管制,香港機構并不能直接向內地企業貸款。香港資金介入內地民間信貸市場,依靠的是“曲線”路徑。

韓斌透露,他在香港首先找到融資中介,由其聯系資金提供方——香港的資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