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親人之靈接引到上帝身邊”——過一個人人皆天之子的清明節
至高之孝,歷史上是君王獨享的特權,今天應是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人人皆有權以祖先和親人之靈配祭上帝?!叭f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薄鬃?/blockquote>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陳文嘉
(向春/圖)
至高之孝,歷史上是君王獨享的特權,今天應是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人人皆有權以祖先和親人之靈配祭上帝。
“萬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孔子清明節將到,家里人、親朋好友們忙起來,家人團聚,安排行程,準備香火紙錢食物,掃墓祭奠逝去的親人。2012年4月2日到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為清明節連放三天長假,這是對中國傳統的繼承。唐朝清明節放假一般四到七天,宋朝也有一到三天不等的假期。民政部統計,2009年第一次清明節放假,有4億人參加了祭掃活動。2012年清明祭掃活動,人數應當遠超4億人。清明節,終于回歸為中國人的重大節目。
清明節祭祖,這是孝道,源于傳統,合于民心,發自內心。今年清明節,三天假期,內心被觸動,我開始想應如何祭祀,感到了茫然。
首先,我想了解,祖先之靈到底在何處?我不甚明白,問了家人和朋友,沒人有確切的答案。從大家掃墓時的行為看,似乎是認為祖先之靈在陰間黃泉,陰間黃泉似乎不是什么好地方,缺衣少食,環境不安全,親人之靈在陰間比在陽間要可憐。這是一種普遍心理,為什么是這樣?我忽然覺得,這樣理解和孝敬先人的方式有點糊涂和可憐,清明祭祖行動前,得先弄明白一些前提。我利用周末,清理了中國提及古代孝道的典籍內容,有一些發現?;谶@些發現,我認為清明節應有更好的過法,親人之靈應該有更好的去處。我將這些發現呈獻給大家,希望對各位欲盡孝道的朋友有所幫助。
最大的不孝是什么?
孝敬父母,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要求的倫理準則,猶太人摩西十誡的第五誡,就是要求孝敬母親和父親,但放在世界范圍看,特別強調“孝”,將“孝”提升為核心行為準則,將對家庭父母之“孝”與對朝廷君王之“忠”結合起來,由“孝”及“忠”,以“忠孝”治國,這算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特色之一。
為強化以“孝”治國,中國歷代王朝不僅在倫理道德和生活禮儀層面大力倡導“孝”,而且將“孝”納入到了刑法中,用嚴厲的法律手段來保障“孝”的落實。中國最完備的唐朝法典《唐律疏義》中,明確規定“五刑十惡”。“五刑”,指的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十惡”,指的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其中“惡逆”的內容,包括毆打和謀殺父母親屬。“不孝”的內容,包括咒罵父母,與父母分家,另積私財,贍養父母不足,在父母三年守孝期間辦理嫁娶,脫掉喪服尋歡作樂,得知父母死亡不舉行喪禮等等。
“不孝”之罪,量刑極重。例如,《唐律疏義》中規定:“諸妻妾詈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徒三年。毆者,絞;傷者,皆斬。”妻子小妾敢罵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判三年徒刑。毆打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絞死。打傷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斬首。三年徒刑、絞死、斬首。量刑可不輕!中國傳統以孝治國,妻子小妾們對祖父母、父母恭恭敬敬小心翼翼,這不僅是出于講求孝道的道德說教影響,也是國家刑法對不孝之罪的嚴酷懲罰使然。為了保障子女對父母之孝,除了政治上謀反(指謀反君主)、謀叛(指叛國)這類大逆罪之外,嚴禁子女告父母。父母就算是有違法行為,子女只能勸說,不能到官府上告,“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如果去官府告父母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