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回憶文本的《燃燈者》

學生回憶恩師,多少有些神圣化,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時順帶將個人的、事后的體會融入回憶中的老師身上,使得周輔成的形象里夾雜了一點趙越勝的表情,這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宏宇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魏晨捷

學生回憶恩師,多少有些神圣化,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時順帶將個人的、事后的體會融入回憶中的老師身上,使得周輔成的形象里夾雜了一點趙越勝的表情,這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燃燈者》可算是一部橫空出世的書。從報章到網絡,幾乎是一面倒地叫好,而我,無論對作者趙越勝先生,還是他回憶的對象周輔成先生,都幾無了解,沒讀過他們的論著,以至于我曾不免勢利地想,有那么神嗎?恐怕有一點文化光環的效應吧?

聽聞內地版是刪節本,遂從網絡下載了電子本,并打印出來。讀畢,覺得確實不差,文采煥發,字句干凈,也不無深刻的思辨,贏得掌聲響起,不是沒有理由的。

《燃燈者》趙越勝?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1年9月,32元

還有一個意外收獲:原來手頭有一部“北京大學西語系資料組”編的《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文學家藝術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輯》(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讀趙著,才知道還有一部書名差不多的書:周輔成編的《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資產階級哲學家政治思想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輯》(商務印書館1966年版)。上網一搜,始知此書十分稀見,趕忙訂了一部復印本。到手略檢一過,體例與“文學家藝術家”一冊完全相同,網羅人物及著作甚豐,摘選細致,條目清楚,更超前地附有人名索引,甚便參考。僅此一編,就可見編者對于西方著作和思想的學力,尤其在中國的知識語境中,更可謂不是“著作”、勝似“著作”了。

不過,我猜趙著有文化光環,也不算錯。作為一個思想文本、啟蒙文本,它相當出色,配得上那些掌聲;但作為一個歷史文本、回憶文本,它卻是有缺憾的。而我重視此書,卻是由于其歷史價值,因此,我要以回憶錄的要求來衡量它,提出一些批評性的意見,而不是加入到為其濃厚的道德理想和人文精神喝彩的行列。

“像峨嵋金頂上隱現的佛光”

趙先生對周輔成的描述,處處帶有自覺不自覺的神化筆調。第三節寫第一次上周家拜訪,周帶他到書房,“頂頭有一架書,都是外文,其中一套,暗紅色皮面,燙金書脊,極厚重地挺立在書架中央。我過去用手摸,聽先生淡淡地說,‘那是康德全集’。先生語出,我摸在書背上的手似乎觸電。……我與先生相對無言。夕陽正沉在未名湖上,一縷金光入室。剎那,這狹窄局促的小屋顯出輝煌。”又第十二節,講他從國外給周打完電話后,“先生言猶在耳,透骨的悲涼彌漫開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