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斗雞
“雞頭”一聲發令:“拉雞!”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預備!”雙方各抱雞蹲于圈內,兩雞雞頭相照。聽到一聲“撒雞”后,雙方同時放手,退出場外,比賽開始……

冬天的陽光總是很晚才照亮喀什的天空。這天是周末,哈迪爾帶著自己的公雞,準時出現在當地體育館的門口。中午,這里傳來了嘶叫聲,羽毛滿天飛。很多斗雞愛好者來到這里,為自己的雞尋找對手,說好條件,然后開戰。
哈迪爾的斗雞今年1歲多,正是好斗之年。以前參加過2次比賽,都贏了。他的幾個朋友想花2000元把這只寶貝買走,可哈迪爾拒絕了。每天在家,哈迪爾都要在附近為自己的雞找個對手,以訓練一下雞的速度和彈跳力。這樣折騰,妻子原本有些厭煩,可連續兩次贏得比賽后,便對這只雞刮目相看了。據當地人介紹,斗雞是當地的傳統民俗,始自宋代,至今沒有什么禁令限制。好在人們很遵守規矩,從沒出過亂子。因此,斗雞這個傳統項目在南疆很多地方都保留了下來。
斗雞都是民間分戶散養,一戶人家僅喂一或兩只公雞,母雞則四至六只。這種喂養方法,一是可以保證斗雞血統上的純正,二是利于訓練和管理,三是不需要過多過大的雞舍和設備,花費少。
每次斗雞比賽時,場內的觀者甚眾,熱鬧異常。主持斗雞的人叫“雞頭家”或“雞頭”?!半u頭”既是斗雞勝負的裁判,也是斗雞的牽線人。在斗雞坑斗雞的雙方,要先經“雞頭”說合,然后互相看雞,叫做“搬眼”。說合的原則是:個頭、體重、雞齡基本相同的才能相斗。隨著“雞頭”一聲發令:“拉雞!”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預備!”雙方各抱雞蹲于圈內,兩雞雞頭相照。聽到一聲“撒雞”后,雙方同時放手,退出場外,比賽開始,15分鐘一盤。雞坑兩端,各備清水一桶,供“使水”之用,即斗過一兩盤之后,為讓斗雞保持清醒,避免體溫持續升高,經雙方或一方要求,在雞頭下令“攏雞”后,雙方把雞抱起,用浸濕的毛巾,把雞頭和口腔內的淤血洗凈,再沾清水浸濕斗雞的胸腹與兩翅下方,以利恢復疲勞、繼續戰斗。斗雞要斗到一方被打倒或逃走,才分得出勝負。
今天的幸運者是艾里甫,他用一只剛從集市買來的雞勝出了比賽。令他后悔的是,因為是第一場比賽,他竟然偷偷地把寶壓在了對手的雞上。
據史料介紹,中國是世界上馴養斗雞的古老國家之一?!读凶印酚屑o渚子為周宣王養斗雞的記載。斗雞之風在春秋時期已較為盛行。中國斗雞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斗雞、山東斗雞等,尤以產于開封、鄭州和洛陽等地的河南斗雞血統較純,也更著名。此外,還有安徽北部、新疆吐魯番和伊犁、云南西雙版納和福建漳州所產的斗雞等。
在家中訓練斗雞
戰勝者為主人帶來了榮耀
等待上場
勝負難分
斗雞場一般分為幾攤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