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20120312)
40年,不容易
從中美簽署“望廈條約”開始,這兩個國家,就這樣結下不解之緣。
40年前,也是早春二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似乎終結了近三十年的恩怨情仇,歷史因此改變而難忘。過去的40年,中美關系有過近似蜜月期的互動,也有上世紀80年代末跌入谷底的冰點。但中國的改革開放,卻是以鄧小平訪美為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從那之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再也沒有關上。
中美畢竟是兩個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度,40年之后,仍難以找到準確的戰略定位。關系時好時壞,時起時伏,時緊時松;彼此利益攸關,又彼此心懷戒惕;雙方領導人世代交替,高層互動交往各領風騷,各具精彩。但在國家利益至上的框架之下,也只能是一種階段性的潤滑和補充。
40年之后的中美關系,要走的依然是一條不容易的路。
——楊錦麟(資深媒體人、香港衛視執行臺長)
《破冰之后 四代領導人訪美之旅》
既然是重大分歧和矛盾,關系國家核心利益,一次或幾次互訪當然不能解決。但是領導人互訪帶來的示范效應不可忽視,領導人之間建立的私人友誼對兩國交往也起了很好作用。事實上,中美領導人互訪確實也達成了很多共識,中美能夠像今天一樣聯系緊密,每一次領導人互訪意義重大。
——自由_天堂(新浪網友)
《梁曉聲 鄉愿與斗士》
身邊的中國就是現實的中國,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壞。發展就要這樣不要極左,也不要極右,慢慢進步吧。
——麥田訸禾(新浪網友)
看數字中國,活在天堂;看網絡中國,身陷地獄;看身邊中國,尚處人間——原來作為中國人,還可以在三界中無縫對接,自由穿行。
——盜夢小娜(新浪網友)
新聞里一味的美化或網絡上一味的謾罵,都不如自己體會的那么真實。明知世事如此蒼涼、無常,卻還是祈望,親人平安幸福。奢侈而執拗的夢想。
——步搖(新浪網友)
《梅麗爾·斯特里普 看一個女人如何老去》
她掏空自己傾情演繹,戲里戲外可圈可點。她優雅老去風華絕代,她是全球女性的榜樣。
——Zoe的天空(新浪網友)
即使芳華不在,依然擁有很多年輕人望塵莫及的氣質與風雅。老去對于有些女人來說真的沒什么可怕的!
——森女森活(新浪網友)
《生靈買賣》
每年這么多寶貴的生命被殘忍地奪走,只是為了滿足人類一錢不值的虛榮心。
——東門亂(新浪網友)
我們并不是要多憤世嫉俗,只是希望這個世界多些尊重與共存。
——房后的雪(新浪網友)
兩會上的記者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馬李靈珊
自打2月過半,想在北京城找一個日報時政記者出來吃頓飯就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MSN上他們的頭像永遠是灰色,就算上線也是忙碌狀態;電話里的聲音聽起來特焦慮,語速飛快,像是著急上廁所似的;好不容易捱到晚上八九點發稿結束,整個人已經累得癱軟如泥,對我們提出的玩樂要求一概置之不理。
忙什么呢?咳,兩會唄。
今年是換屆年,會前又有代表休假式治療,平日對政治事件聽風就是雨的京城百姓今年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留心兩會的一切報道。A代表的發言向來很耐人尋味、B代表的提案總是不大靠譜、C代表今年會不會繼續放炮、D代表去年穿了驢牌今年要拎個什么包,個中學問大得很,足以讓大家咂摸半天。只是苦了各路記者,要認真、嚴肅、一絲不茍地報道兩會。無怪乎供職于新華社下屬某日報的記者改了MSN簽名:親們,兩會結束前就當我消失了吧!
某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一女記者窮追不舍某新聞熱點中的男代表,舉著錄音筆噼里啪啦問問題,奈何男代表守口如瓶,硬是不為美色所動。眼看他就要進入駐地,女記者靈機一動,“哎唷”一聲趴倒在地,大呼“腳崴了,來扶下我啊X代表。”男代表面紅耳赤,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最終還是伸出了手,女記者也如愿以償,成功地逼他開口回答了幾個問題。
這算是既有獻身精神也有急智的記者,更多的還是“風餐露宿”的苦力記者。代表們在開會時,他們得在北京的寒風中瑟瑟發抖耐心地守候,以期能在散會時第一時間“捉”到某個代表,使盡渾身解數讓他們回答幾個問題;當代表們吃飯休息時,他們還得抱著筆記本電腦到處找地方寫稿;如果今天跟的幾個代表都沒說出什么有用的東西,還得想辦法和編輯博弈以求稿子能上版,否則,怎么完成任務呀?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曹林華
這些天,我不斷接到被騙300塊錢、憤而殺死中介的吳艷春的前女友小梅的短信,都是問我關于吳艷春殺人后的情況。
小梅跟我說,其實吳艷春挺好的,單純、守信、講義氣。但她肯定不知道,另一個潛伏在吳艷春內心深處的吳艷春,是一個自卑、理想主義、固執的青年。
他自卑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理想主義是他想改變自己、改變未來,他還固執地認為這社會沒有那么多欺騙、沒有那么多世俗。
小梅在吳艷春殺人的前12天選擇了跟他分手。她有些自責,她覺得自己傷害了吳艷春,如果給他多一點理解,或許他也不至于走上這條極端的路子。
采訪間隙,我看了他們在空間里你來我往地打情罵俏——這僅僅是小梅提出分手的半個月前??赐旰?,我實在不能想象,這是一對半個月后就形同陌路的戀人。在小梅提出分手后,吳艷春甚至用死來威脅見一面,但小梅都沒有給機會。
我問小梅,為什么?這個16歲的女孩子回了一句:人都是會變的。
這個改變,開始觸動了吳艷春內心深埋的另一個吳艷春。因為分手的原因就是,他的家庭條件讓小梅的父母覺得不能給小梅帶去幸福。
吳艷春開始沮喪,他覺得沒有未來。而恰恰在此時,另一個青年又觸動了他內心的另外兩樣東西。他想不明白,自小接受的是誠信教育,可在他的周圍到處都是騙子。所以,他選擇了復仇式的正義。
好吧,在這里,我只想談談愛情。在物質堆上營造出來的愛情,很多人都覺得就是看到了陽光,那就是幸福??伤麄兓蛟S不知道,那不是陽光,只是日照燈的光。這開關掌握在物質手里,哪天沒了,光也就沒了。當太陽照常升起時,你會發現,幸福跟你沒有關系。
關于愛情,除了物質,我們是不是還需要點別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