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立在書堆里“沙中淘金”
一個17歲的河北農民,在北京的廢品回收站里發現了舊書生意。18年過去,這個潘家園最早的舊書商在京城的舊紙堆里掘到了可觀的財富。
杜國立在書堆里“沙中淘金” 宋 瀟/攝
最近的一個周六,凌晨。杜國立早早起來,坐上那輛黑色的伊蘭特轎車,向北京東三環邊上的潘家園開去。車上還坐著他10歲的兒子杜輝。
每到周末,大約從早上4點半開始,潘家園這個中國最大的舊貨市場就變得熱鬧起來。杜國立是這個市場的歷史上最早擺攤賣舊書的人。他今年35歲,一張國字臉,穿著白色短袖襯衫和一條灰色休閑褲,在人群中并不打眼。但他一踏進市場,就變得像個大人物,他的十幾個親戚朋友都在這里擺攤賣舊書,全是他領進來的。
他是河北承德人,17歲那年初中畢業后被舅舅領到北京。那是1989年,他的那些早到這座城市的親戚們大多在建筑工地上忙乎。第二年,北京政府專門以整頓城市經濟為名將大批農民工清理出去。但像杜國立這樣的外鄉人還是一次次卷土重來。他們水銀泄地似的滲入這座城市,各尋生路。
杜國立的生路來自廢品回收站。他1991年再次來北京時,身無分文,與其他三個人合租一間平房,月租40元。一開始,他在廣安門車站賣舊雜志,先從廢品收購站以8毛錢一斤的價格成批買下,然后到車站以1元一本的價格出售,最多一天也能掙上一百多元。在他印象中,最好賣的是一本名叫《大千世界》的雜志。
他后來在廢品中意外地發現了一捆捆的線裝書。他以9毛錢一斤的價格買下,裝滿了一輛三輪車,凌晨兩三點鐘拉到潘家園,拿張報紙鋪在地上就賣,價格陡然翻了十幾倍。
他的舊書生意從此越做越大。直到現在,他已擁有了奧運村附近的兩套房和一輛轎車,還有倉庫里數十噸價值不菲的舊書。他在清華大學附近開了一家舊書店,同時開設了一家網上書店。但他還是更喜歡去潘家園擺地攤。
寶貝丟得滿地都是
凌晨4點半,潘家園舊書市場剛剛開門。杜國立好不容易在門口找到了停車位,此時天依然漆黑一片。
舊書市場是位于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最南邊,沒有任何照明設備,買賣雙方都打著手電筒查看貨品及交易,黑暗中燈光點點,俗稱“鬼市”。
杜國立也隨身帶有一個紅色的小手電,每次看貨的時候,手電都貼在耳邊。在他的周圍,充斥著車轱轆聲、小販的吆喝聲,還有一捆一捆的書被扔在地上發出的悶聲。
舊書區有三百多個攤位,分三排擺開,中間是顧客行走的通道。杜在其中擁有兩個攤位,每年的租金是5000元,在他的隔壁,是他妻子的侄子的舊書攤,不遠處,還有十幾個攤位是屬于他的親戚。
杜是家里三兄弟的老大,兩個弟弟也都被他領進北京從事舊書生意?!八麄兌际亲约嘿u自己的,但有時也‘串貨’?!?杜國立說?!按洝钡囊馑际腔ハ鄮兔I賣對方的貨。
剛到市場的杜國立并不急于開門迎客,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市場上各個攤位收貨。他點著一根紫云牌香煙,邊走邊看。突然眼睛一亮,他把沒抽到一半的煙扔在地上,用腳狠勁踩滅,便一頭扎入書堆里。
杜國立看中了一個席地而坐的紅衣服青年的一疊書,其中有一疊是打包出售的民國書籍。對方出價200元,殺價后以180元成交,成交后,杜國立將書隨手向后一拋,落入兒子的懷中,父子繼續前行。
在下一個攤位,杜國立習慣性地坐在一捆書上,翻看著一本樂譜,紅色的小手電筒緊貼臉頰,他審視著樂譜的每一個細節??戳税胩?,他站起來失望地說:“唉,沒戲!”
和現在相比,杜國立的“美好時光”都在過去。1990年代初期,潘家園還沒有今天的規模,當地的一些下崗居民,在現址西南馬路邊的坡上擺攤,把家里的舊家具、舊電器等舊貨拿來賣。當時攤主大多是自行車來,自行車去,面前擺一塊布,布上擺著破收音機、破鐘表之類,賣舊書的就杜國立一人。
?。保梗梗材?,他花了五十多元從廢品收購站買了裝滿一輛三輪車的書,還外加一大口袋小人書,封皮全是用牛皮紙包好的那種。他拉到潘家園賣給一個同行,掙了1800元,這個同行又轉手賣出去,掙了四千多元。
“那時候我兩點多就得起來,拉一車書還得拉著女朋友,到市場最少得一個半小時,干勁兒多大啊?!彼f。
杜國立后來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都到北京城各個廢品收購站溜達。他的秘訣是請收廢品的小販吃飯,這樣他們就能提前知道什么地方在出售舊書刊。尤其是政府部門處理的廢品,常常有意外之驚喜。
慧眼識金
早上5點15分,天開始泛亮,光顧舊書區的人越來越多。杜國立也有了一些收獲:一包民國書籍、一本縣志。他還看到一套《遏云閱曲譜》,共八冊,1980年代出版,品相很好,賣者要價800元,杜拿在手上把玩很久,還價300元未遂,悻悻離開。
“買東西的時候,我會考慮到再賣出去升值空間有多大?!彼f。
在淘貨途中,他碰到一個熟人,此人花了2200元買了一本名為《中國》的彩色銅版圖片集,1959年出版。因為印量極少,所以貴。兩人恰好一起來到另一鋪位,也有這本《中國》,便詢價,為1500元,還可還價,杜大笑說那位熟人上當了。
杜國立現在儼然是個慧眼識金的行家。但在他剛入行的時候,可犯過不少被人“撿漏”的錯誤?!皳炻笔鞘詹亟绲男性?,意思是以低的價格得到了價值驚人的好東西。
他的第一桶金是意外地收購了一批字畫,三十多張,也以按斤從廢品收購站買進的,都是劉炳森、啟功、孫墨佛等人的作品。第二天,他帶著妻子在琉璃廠四處兜售,最后賣給了榮寶齋,咬咬牙開了5000元的天價,人家想都沒想,全收了?,F在這些字畫少說也有幾百萬元了。但5000元對于當時的杜國立可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兩口子興奮得直哆嗦,決定慶祝一下,兩人買了幾斤肉餅當晚餐,花了幾元錢,余下的錢都存了起來。
還有一次,某國家機關搬家,要處理成噸的舊資料、書籍。所有的舊資料都以2元一斤的價格出售。收購者首先在里面淘有時任國務院領導人批示的材料,淘出后在市場上出售,批示字少的賣200元,字多的賣2000多元。
杜國立得知消息后也加入其中,他無意間發現一幅長達2米多的巨幅山水畫,這畫和其他的舊地圖、資料混在一起,無人問津。杜看畫得很有氣勢,就2元一斤買回來,第二天送到琉璃廠賣,被人以一萬元的價格買走。后來一查資料,原來那幅畫是關松房等幾位著名書畫家在1950年代的聯合之作,留到現在也價值幾百萬元了。
“這樣的撿漏故事當時在業內每天都會發生?!彼f。被別人撿了幾次漏之后,杜國立不得不惡補起目錄學、版本學、人名大辭典的知識,更多的時候是與行家聊天。在1990年代末拍賣業興起之后,他開始關注起拍賣圖錄及拍賣物品的信息。
幾年前,在新文學類舊書還未在市場火起來的時候,杜就開始收藏此類書籍。他下意識地覺得,線裝古書已難見蹤影,而民國舊書也將越來越少。至今,他僅新文學類舊書就有幾千冊,大都幾元錢一本購得,而此類書現在的市場價格是200元到上萬元一本,未來將有巨大的升值空間。
但市場上的好貨卻越來越少。廢品收購站已經不再是貨源的主要渠道,因為在此之前,能入眼的貨物都已經被收購走了。杜現在只能從二級渠道商人那里拿貨,從他們在民間收購來的舊書中去挑選。因此,每周六開市的潘家園舊書市場和周四的報國寺舊貨市場都是他不會錯過的收貨機會。
好時光不再
杜國立繼續在市場中游蕩著,熟悉的人都叫他小杜。每到一個攤位前,他都會問攤主:有老東西嗎?如果有,一般都是裝在一個小袋子里,杜便上前細看。
逛過兩遍書市后,他的兩個書攤終于排開迎客。他的攤子只出售年代比較久遠的舊書,拒絕做新書和特價書的生意。雖然后者出貨量大,可能帶來更多的利潤,但杜始終認為“舊書更有意思”。
他的攤子上都是古版本書籍,要價較高,因此很少有人光顧。半個小時后,杜國立便在自己的攤子上打起瞌睡來。
他對這一行的前景表示悲觀,不僅是好東西越來越少,那些有“戀舊癖”的好主顧也越來越稀罕。他曾經有一個熟悉的買主,是一個鍋爐工,但癡迷于書畫,幾十年來收藏的舊書畫總價值不下千萬元,從不出售一件。為了欣賞一件舊書畫,他可以徹夜不睡。有時賣主外出,他就買一箱啤酒,坐在人家的家門口,邊喝邊等賣主歸來。
“現在買貨的人都是我們這樣的人,真正的收藏家很少?!彼f。
市場上好貨少了,假貨倒越來越多。造假者一般從琉璃廠買回新書,最早的時候用醬油,后來用化學原料,把書放在鍋里涮,涮成煙熏的樣子,最后變成黃色或者米黃色,讓購買者以為是舊版書。杜認為制假的舊書識別比較容易,但是他卻在畫上栽過一回。
一次他看中了一幅齊白石的《紫藤》,用紙、印章都是1950年代的,花了三萬五買下。他再出手賣,卻沒人肯買,生生砸到手里了。他這才明白,這是一幅同年代的高仿畫。
“這個行業未來養不了家?!倍艊㈦m然仍在這個行當里做種種努力——前年開設了網上書店,去年又在清華大學西門開了一家合眾書局,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再走這條路。而他自己并沒有想好以后做什么,在不淘書的時候,他整日坐在家里電腦前打網絡游戲。
他剛剛把兒子從暑假的培訓班接回來,這個培訓班的價格讓他感覺很貴?!埃梗霸恍r,夠貴的?!八髞碛盅a了一句:“不過,還有150元一小時的?!?BR> ?。保皻q的兒子杜輝整日耳濡目染,倒是對這行有濃厚的興趣。他拿起一個新盤子,問父親:你說這個碟子能賣50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