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重要的人
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各國,意大利情況最為嚴重?,F任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一直堅持意大利通過財政緊縮和經濟改革可以渡過難關。他也被《時代》周刊看作“歐洲最重要的人”。
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各國,意大利情況最為嚴重?,F任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Mario Monti)一直堅持意大利通過財政緊縮和經濟改革可以渡過難關。他也被《時代》周刊看作“歐洲最重要的人”
就在希臘政府3月份可能出現債務違約的邊緣,歐元區財長在2月23日達成了規模達1300億歐元的、針對希臘的第二輪救助方案,歐元風險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歐洲債務最大的國家不是希臘,而是意大利,現任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一直堅持意大利通過財政緊縮和經濟改革可以渡過難關。美國《時代》周刊稱:“在目前的形勢下,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應該是歐洲最重要的人。”
2011年,意大利深陷債務危機,執掌了意大利政府8年的貝盧斯科尼不得不在一片唾罵聲中辭職,留下的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意大利政府?,F年68歲的馬里奧•蒙蒂走馬上任,蒙蒂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1994年到2011年間,一直擔任歐盟委員會委員。
《時代》周刊稱蒙蒂給人的第一印象 “像是一個溫和的慈父”。事實上,一腳踏進烏煙瘴氣的意大利政府的馬里奧•蒙蒂,幾天之前,還是個對經濟學術語都字斟句酌的學者,《時代》周刊說,“他看起來像是要被意大利的政治機器所吞噬,并不是能夠變革的人。”
臨危上任
在過去的10年中,貝盧斯科尼為了爭取更多選民的擁護,沒有進行任何經濟改革,致使意大利經濟停滯不前。數據顯示,意大利的經濟至少要拖累歐元區經濟放緩4個百分點。隨著意大利國內債務的不斷增加,貝盧斯科尼卻在極力掩蓋意大利糟糕的經濟狀況。到2011年底,意大利債務規模實際上已經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0%,超過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三國的總和。
這時,人們突然驚醒,希臘的總體債務規模有限,采取強力減免措施,對于歐盟來說也具有可行性。而對于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來說,其近1.9萬億歐元的高額債務一旦出現違約,龐大的資金規模將是歐盟無法承受的,也就是說,歐元區是沒有能力救助意大利的。
雖然貝盧斯科尼在歐洲首腦峰會上高調表態意大利的債務形勢和經濟前景都不存在嚴重問題,但實際上已經在私下開始磋商出臺新的財政緊縮和經濟改革措施。
各行業圍繞政府財政緊縮方案和經濟刺激措施舉行的抗議活動在意大利各地層出不窮,即使經濟刺激措施的效果得以顯現,最快也只能等到2012年下半年,貝盧斯科尼已經堅持不到那個時候了。
2011年11月,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任命馬里奧•蒙蒂為總理,負責組建過渡政府。意大利的政體是責任內閣制,總統并無真正的實權。蒙蒂接替貝盧斯科尼成為意大利總理,《時代》周刊這樣評述:“就像是醉酒后的一杯純凈水。”
一個可靠的對話人
歐洲經濟危機的化解一直是由各國政府首腦所主導的,但是,貝盧斯科尼在國際舞臺上一直丑聞不斷,歐洲各國首腦并沒有將貝盧斯科尼看成是交流對話的伙伴。甚至在2011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薩科齊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嘲笑”貝盧斯科尼無力解決債務問題。事后,貝盧斯科尼宣稱默克爾為此事道了歉,然而默克爾接著通過自己的發言人否認曾經道歉,稱:“根本不需要這樣做。”
除非是那種必須有政府元首參加的正式會議,意大利政府的領導人從來都不會得到邀請,也不會被咨詢意見。應該說,蒙蒂執政意大利政府,將意大利帶回了歐洲的決策桌上?,F在,意大利的總理已經能夠作為一個可靠的對話人,蒙蒂改善了歐洲層面的討論質量。
技術型內閣
正如外界所料,蒙蒂上任后沒有起用任何有黨派的政治人士,而是組建了一屆“技術型政府”,所有部長都由學者、專家擔當。蒙蒂說,組建沒有政客的政府更能在議會和各黨派之間獲得支持,因為可以避免沖突。
這也是意大利國內黨派斗爭的結果。意大利是多黨制共和國,不同意識形態和不同政治傾向的政黨并存,很容易形成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在意大利,哪一方面的政治勢力上臺都會遭到另一方的反對。
這個技術型政府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在短時期內集中精力解決現在困擾意大利的債務或流動性的困局,不折不扣地執行歐元區的要求,包括接受基金組織的監管,解決意大利的短期危機。
新的內閣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加稅收以及縮減開支,延緩養老金發放的年限,打破出租車、醫藥和法律行業的壟斷,重振勞動力市場,讓更多失業的年輕人找到工作。這些措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帶來經濟的增長,使意大利永久地脫離債務。
面對這些改革,意大利的政客們樂于接受,對于經濟災難的恐懼壓倒了一切。另外一方面,他們倒是希望蒙蒂能夠拿出大刀闊斧的改革方案,以避免由自己操刀而得罪選民。
出租車司機在羅馬及各大城市舉行罷工,藥品流通領域的人也揚言這么做,貨車司機們則將高速公路封堵,以抗議燃料稅的高漲。在意大利,很多人并不認同競爭能夠帶來就業和經濟的增長。他們還是習慣植根于平均主義的舊有的意大利經濟體制、更多的國家補助以及被嚴格控制的資本經濟。反對者認為在意大利,蒙蒂的改革等同于大財團擠垮小商戶的幫兇。
看起來溫文爾雅的蒙蒂,很少發脾氣,但是在工作上,卻有另外的一面。與他在歐盟一起工作過的博科尼大學的經濟學教授Angelo Cardani回憶說:“在與蒙蒂工作過的10年中,只有一次蒙蒂提高了嗓門和我說話,當時把我給嚇壞了。”
蒙蒂擔任歐盟競爭事務部委員時,贏得了一個“超級馬里奧”的稱呼。2001年,通用電氣公司想要收購美國霍尼韋爾科技公司。按照歐盟的法律,歐洲委員會有權對銷售額超過2150萬美元的合并案作出否決或限制,即使是兩家美國公司的合并也得征得歐盟的同意。
當時,負責反壟斷競爭事務的蒙蒂,認為這筆并購案存在壟斷隱患,最終兩家美國公司的合并由于歐盟的反對不得不擱淺。在這過程中,通用電氣做了很多工作影響公眾輿論,把自己描繪成碰到了一個不講道理且頑固不化的權力機構。甚至找來了當時美國的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充當說客,但馬里奧還是沒有買賬。以收購見長的通用電氣的CEO杰克•韋爾奇最后也只能稱蒙蒂為“冷血”。
在意大利,反對者將蒙蒂看成是一個生活在沙龍中的精英分子,對于掙扎在意大利社會中層的痛苦視而不見,有人認為:“蒙蒂根本就不知道普通人的疾苦。”
面對這樣的聲音,蒙蒂回答:“也許他們是對的。”雖然他努力贏得民眾的擁護,但是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不僅僅在意大利。
促進歐洲一體化
這場由蒙蒂主導的改革也確實不僅僅是為了意大利。布魯塞爾研究所的負責人讓•皮薩尼•費里介紹說:“在所有歐洲大國中,蒙蒂是最能以歐洲大環境的背景來思考問題的領導人。”布魯塞爾研究所是2005年馬里奧•蒙蒂在歐盟任職期滿后創建的。同時,2010年,蒙蒂與歐洲多位政要創立了旨在推動歐盟一體化的斯班利集團(Spinelli Group)。
蒙蒂目前所要做的就是,避免眼下的意大利債務危機蔓延成一場危及全球的經濟災難。意大利如果債務違約的話,其殺傷力不亞于雷曼兄弟的倒掉,從這個層面來說,意大利的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問題。不少評論者稱:“蒙蒂不僅是歐元區的救星,同時也是世界經濟的救星。”
2001年,蒙蒂曾經毫不客氣譴責歐洲幾個國家的領導人過多地設置國家壁壘,限制了跨邊境的貿易往來。他也感嘆,在這場債務危機中,有的國家并沒有及時伸出援手進行救助。他想發行歐洲債券,建立歐洲貨幣的防御機制,就這一點來說,在歐洲各國政府很難達成共識,加速歐洲一體化才是蒙蒂最大的心愿。
蒙蒂目前所推行的復興意大利經濟的改革,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鞏固歐元的地位,讓意大利朝著與歐洲大融合的方向前行。波蘭央行行長貝爾卡將蒙蒂稱為“現代歐洲的民族英雄。”
孤獨的蒙蒂
事實上,蒙蒂現在越成功,面臨的危險也就越緊迫,意大利的政客們支持他,只不過是因為當下的經濟形勢。所以,改革越成功,意大利離經濟崩潰的境地越遠,債務擺脫得越徹底,政客們對于蒙蒂的支持動力就會越少。
2013年春天,意大利將迎來大選,殘酷的黨派政治斗爭將會在之前的幾個月就在意大利重新上演。蒙蒂說:“黨派政治斗爭正是意大利經濟停滯的癥結所在。”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蒙蒂的聲音卻顯得如此孤獨,隨著意大利改革措施的深入,改革帶給普通民眾的疼痛也會加劇,蒙蒂的擁護率則會極速瓦解。
上任后蒙蒂一直堅持不領總理職位的薪水,他覺得這是在危機來臨時應有的一種奉獻。而意大利的政客們更愿意相信蒙蒂只不過是意大利政府的一個權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