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操女神”是在螳臂擋車嗎?
學者葉知秋則指出,今日中國最大的變化,是世俗生活的崛起。性自由,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愛無能,則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病癥之一。中國已全面進入性自由和愛無能的時代。
湖北女子涂世友,從小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學生時代她成績優秀,但不合群,時常躲在圖書館里看書,“把自己的內心世界隱藏起來”。23歲那年她拒絕了生平惟一一次相親的對象,認為“有目的地去談戀愛結婚不好”。碩士畢業后沒找到穩定的工作,便自我剝奪了戀愛的資格。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圖)
38歲這年,涂世友的“全國首家婚前守貞網站”上線,她還在微博上曬出自己的處女鑒定。家人希望“婚前守貞網站”能給她帶來經濟收入和如意郎君,她自己則始終“心靈孤獨”。許多人罵她“瘋子”、“炒作”,她則警告世人:“性的張揚和放縱是可以亡國的!”
涂世友或許并沒有意識到,與她38年人生歲月同時發生的,是這個古老國家經濟、文化和倫理道德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社會學家李銀河看來,涂世友的舉動,“好像在大潮面前要力挽狂瀾,其實是螳臂擋車”。
當今中國社會,婚前性行為已非常普遍。1989年,婚前性行為比例是15%,到1994年,這一比例上升至40%以上。單論年輕人這一群體,最新的數據可能已達到六七成。數據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社會的疾速演變。西方社會婚前性行為或婚外性行為的百分比,數十年才改變一個百分點,而我們這里,幾年之內就已增加十幾個百分點。
李銀河認為,所謂的規范和道德,一般都是大多數人實踐的結果的概括,如果大多數人改變行為,那么既有規范就要被更新?;榍靶孕袨榈淖冞w是很典型的社會行為修正社會規范的過程。過去很少人做,大概15%,但當70%、80%的人這么做的時候,這個社會規范就不得不改變了。
學者葉知秋則指出,今日中國最大的變化,是世俗生活的崛起。對性及其觀念的談論、展示、塑造、路演和消費,是古往今來,一切世俗社會崛起的最重要的標志。性自由,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愛無能,則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病癥之一。中國已全面進入性自由和愛無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