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趣】赫爾辛基的探索與實驗
從實用和人性化出發,“設計世界”的進步之處在于生態設計以及有責任感的設計,這些設計從不同角度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對于失去一條腿的女性來說,沒有比給她的假肢穿上高跟鞋更好的禮物了。在芬蘭設計博物館春季展中,一位以色列女設計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為殘疾女性設計了一款形同穿著黑絲襪和高跟鞋的假肢,細膩地傳遞出對女性生理和精神的雙重體恤。
這場由芬蘭設計博物館主辦、博物館副總監尤卡•薩沃萊恩策劃的《設計世界——設計新世界》展覽,作為“2012赫爾辛基世界設計之都”活動的重要部分,將視角轉向了當代設計的各個領域及其在社會、生態、個人層面的重要意義。
“世界設計之都”是一項通過贊美設計價值進行城市推廣的計劃,受國際設計師協會委任,由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評選,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予一個城市,旨在為各個參選城市提供展示設計成果的平臺,通過設計給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繼2010年首爾之后,“設計之都”的榮譽今年屬于赫爾辛基。
“2012赫爾辛基世界設計之都”也是赫爾辛基自1925年舉辦奧運后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設計師,如荷蘭的Tord Boontje、巴西的 Campana 兄弟以及英國的Anthony Dunne 和 Fiona Raby等。
這些世界最富創意的頭腦共同面對的問題是,設計將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所帶來的挑戰和需要?設計如何用于解決社會問題或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福祉?
因此,“設計世界”直指當下問題,參照國際和芬蘭的設計理念、產品項目,為人們提供解決方案。它從全球角度來呈現最新的當代設計,強調多樣和開放的態度。來自世界各大洲的設計案例匯聚于此。
比如,在水資源匱乏的非洲大陸,南非設計師著力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一款名為“Q鼓”的環形塑料儲水器,簡單得就像一只輪胎,但它既可以被用作儲水容器,也是更為輕松的人力運水工具。
從實用和人性化出發,“設計世界”的進步之處在于生態設計以及有責任感的設計,這些設計從不同角度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它還肯定了新技術和新材料在當代設計中的重要意義,并通過阿爾托大學的365項“福祉設計探索和實驗”計劃將設計過程具體呈現出來。
在“福祉設計探索與實驗”空間里,游客可以參與到設計轉變的過程中。比如,阿爾托大學的木材計劃已經為危機地區建造了臨時住房,游客們可以親自檢驗。
01 Q鼓
由南非設計師設計的環形塑料儲水容器,容積為75升,能在地面滾動運輸,既是儲水容器,又是運水工具,減輕了非洲大陸人力運水的負擔。
02 “小紅帽”書包
為孩子們設計的這款書包,將書包與防風帽的功能結合起來。
03 充氣衣領
由兩部分模塊化系統組成:一個防水、抗污的充氣領和一件時尚的外套。衣領與外套由拉鏈連接,可拆卸,并適用于其他外衣。當踩空或者遭到背后襲擊時,安全氣囊會被傳感器觸發從而膨脹起來。但設計師也保證,當門碰到你的屁股,充氣衣領不會自動膨脹。
充氣衣領由Anna Haupt 和Terese Alstin 共同設計。他們做過大量頭盔試驗,通過模擬現實碰撞和日常顛簸讓衣領能清楚地分辨出這兩種情況。
04 Vlieger Vandam
“防衛天使”系列手提包中的一款,鹿特丹設計師Carolien Vlieger和Heir Van Dam設計。
這個系列的手提包,針對社會上不斷增長的犯罪與暴力事件,替女性表達了鮮明的立場態度。每個包面由羊毛皮面制作,并凸顯出一把刀或槍的形狀,暗示包中有武器。vlieger & vandam希望這一系列的手提包能給女性安全感,覺得已經武裝好了自己,能夠面對隨時出現的危險。
05 生命吸管
由丹麥一家公司設計,長25厘米,可把導致腹瀉、瘧疾和霍亂的水中病菌濾走,對于改善非洲地區的健康衛生狀況有一定效用。
06 女性新型假肢
以色列設計師專門為女性殘疾者設計的新型假肢。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設計制作,強度高、重量輕,使假肢功能更完善。同時,它的腳部還能根據場合需要變換外觀,如宴會的高跟鞋、日常生活的休閑鞋、運動中的瑜伽鞋等等。
07 哥本哈根 自行車車輪
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旨在鼓勵人們拉長騎自行車的距離,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車輪電池具有存儲能量的特性,踩煞車的力量被儲存下來轉化成幫助爬坡或加快的能量。輪轂上的感應器會測量騎乘方向,往前踩時感應器會告訴車輪的電動馬達,踩煞車時馬達又會幫助減速來并重新為電池充電。
在紅色自行車轂內,在感應器與藍牙功能的作用下,輪子可以和架在把手上的iPhone對話,通過iPhone的應用程序,確認速度、方向及已行駛距離,同時還能偵測交通狀況,追蹤其他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