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新股審核——證監會,請去“抓壞人”,別“選美”了
IPO不審行不行?審批并未能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反而帶來巨大的利益空間。如果證監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監管而非審批上,如果中介機構能真正承擔責任,如果造假的成本高到讓人膽怯,證券市場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市場。
責任編輯:冉孟順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郭樹清主席驚人一問,引發資本市場對新股改革的熱議。 (王乃玲/CFP/圖)
編者按:
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春節后驚人一問“IPO不審行不行”,被業界解讀為是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一次投石問路。其后,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一系列的高層言論,預示著新股改革已箭在弦上。
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新股發行實行審核制,被認為是A股諸多痼疾的重要原因。新股改革無疑是國內資本市場目前阻力最大、也是觸動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一場變革,是對改革者勇氣和魄力的巨大挑戰。倘若這關鍵一役能成功,將是中國股市又一場里程碑式的改革。
不過,新股改革無法單兵突進,而是必須與退市機制、監管制度、中介問責、司法追溯、賠償機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齊頭并進,不然這個沒有出口的市場將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僵尸”市場。
審批并未能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反而帶來巨大的利益空間。如果證監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監管而非審批上,如果中介機構能真正承擔責任,如果造假的成本高到讓人膽怯,證券市場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市場。
“發財的機會到了,我支持IPO不審。”這是唐君聽到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IPO不審行不行”后的第一反應,他給一位做私募基金經理的朋友趙險峰發了條短信。唐君是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經理,在他看來,IPO如果不審的話,手上幾個正在等著排隊審核的IPO項目,就能很快進入交易所發行上市的程序。
私募基金經理趙險峰則對唐君嗤之以鼻,他回復的短信是,“堅決反對新股不審就上市,否則,冠華股份這樣的造假企業又能蒙混上市了”。他所說的冠華股份前不久“二次上會”卻再次被否,按照證監會網站2012年3月15日披露的一份資料,冠華股份被認定為招股書造假。
唐君和趙險峰的爭論,只是由“郭樹清之問”引起的一場IPO改革大爭辯中的一個縮影。這場前所未有的激烈交鋒,還在持續發酵中。
審批制是股市毒瘤?
審批并未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反而帶來巨大的利益空間。
目前中國股市新股審核制下的發行審核委員會(簡稱發審委),被推上這場熱議的風口浪尖。
知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就認為發審委所起作用并不大,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現在的新股發行機制里監審權責不分,發審委審核,又不用承擔責任。保薦人簽字,也不用承擔責任。這么錯誤的激勵機制存在,怎么能說審核好呢?
在她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