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傅高義筆下的鄧小平南方談話前后
鄧小平上了他的最后一堂課,他敦促干部們大膽工作,努力試驗。他重復了他在各地說過的話:堅持改革開放;保持一個精干的政府;培養年輕人;少說多做。
責任編輯:劉小磊 實習生 魏晨捷
聳立在深圳深南大道路北荔枝公園東南出口的鄧小平巨幅畫像,近年來已成為海內外游客緬懷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最佳去處。 (CFP/圖)
鄧小平上了他的最后一堂課,他敦促干部們大膽工作,努力試驗。他重復了他在各地說過的話:堅持改革開放;保持一個精干的政府;培養年輕人;少說多做。
當鄧小平的專列于1992年1月17日駛離北京站時,北京的其他領導人和南方負責接待他的干部只知道,鄧小平夫妻、他們的四個子女(只有小兒子鄧質方沒有隨行)及其配偶和孩子,一行17人,要出門進行“家庭度假”。誰能反對這個德高望重的家庭去度假呢?
鄧小平于1月18日上午抵達武昌火車站。盡管只是“家庭度假”之旅,但像鄧小平這樣顯赫的人物,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和省長郭樹言還是前往站臺迎接鄧小平的到來。鄧小平只在站臺上停留了20分鐘。鄧小平說,“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你們要多做少說。……周總理四屆人大(1974年)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負責起草,要求不超過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務。……現在文件多如牛毛。”發了一通脾氣后,鄧小平說出了他的要點:“誰反對[改革開放],就讓誰下臺。”
1月19日星期一上午,鄧小平在廣州做了短暫停留后,與陪同他的廣東省級領導一起,開始了對最有活力的特區——深圳和珠海——為期11天的視察。當地干部一周前才接到通知為鄧小平的到來做準備。他們只被告知要為接待鄧一家人前來度假做準備,但是當鄧小平到達深圳時,他們已經收到在武漢和長沙與鄧小平見過面的干部的詳細報告,他們意識到,這并非一次尋常的家庭度假。
廣東省委書記謝非、省委副秘書長陳開枝和其他幾位省里的干部與一些當地干部一起在深圳為鄧小平做向導。鄧小平到達下榻的賓館后休息了十分鐘,然后與謝非等人在賓館的花園里散步。鄧小平的女兒鄧楠提醒父親說,8年前他在這里題過詞。鄧小平隨口便背誦出了他當年的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引來高興的東道主一片喝彩,他們把他視為他們最強大的助推器,不同于那些試圖限制他們投資的北京官員。
在廣東,鄧小平所到之處都被喜歡和感激他的人團團包圍。在1982年和1983年,他雖然最初沒有為特區辯護,但是當1984年特區受到一些人的嚴厲批評時,他卻表揚了特區。廣東有一個說法:遇到綠燈往前走,看到黃燈抓緊走,碰上紅燈繞著走。然而在1992年,廣東人仍然擔心來自北京的黃燈和紅燈,他們亟想看到綠燈信號。鄧小平現在支持他們的事業,他要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于是他們也成了他南巡所要推動的事業的啦啦隊。
鄧小平來訪的消息不脛而走,每當他從工廠和辦公樓走出來時,都有大批普通市民在等著他。他在53層的深圳世貿中心旋轉餐廳俯瞰了這座城市的新建筑,當他走出大樓時,有大批群眾向他鼓掌歡呼。在女兒鄧楠的幫助下——她不斷湊到耳邊,把他因耳聾聽不清楚的話大聲告訴他——他完全融入了與當地干部和充滿感激的群眾的交談之中。在北京的許多干部眼中,鄧小平是個嚴厲的司令員,深圳的群眾卻親切地向他呼喊“叔叔好”、“爺爺好”,在他們看來,他熱情機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