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這里還能插個段子——英劇的調調
英劇和美劇的真正差異在于,美劇“猛”而英劇“宅”,英劇透著“壞”勁。在某種程度上,美劇可以更加地夸張,更加地重口味,但似乎總是無法寫出英劇那滲透骨髓、摧枯拉朽的“壞”。
責任編輯:袁蕾 李宏宇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魏晨捷
英劇《反擊》里,軍情六處特工在阿富汗解救人質途中,被持槍的阿富汗女人劫持,威脅他用手機發送“愛莎”到“阿富汗之”——山寨版“ 星光大道”,幫愛莎投票。這種“閑筆”也被認為是英劇的一種“調調”。 (南方周末資料圖)
正如發燒友級的美劇迷不會從《越獄》才開始看美劇,英劇的一小撮擁躉至少從《辦公室》和《布萊克書店》時就開始接受倫敦腔的洗禮了。要說英劇現在才“開始在中國悄然流行開來”,這是相當后知后覺的。
英劇較有規模地受到國內觀眾的關注,是在美劇“大蕭條”之際:2011年下半年,《迷失》、《24小時》等老牌強作余溫燒盡,新貴《冰與火之歌》剛出一季尚不解飽,口碑王《廣告狂人》曲高和寡?!短祁D莊園》、《黑鏡》等級別的英劇此時成批出現,以往“美主菜、英甜點”的慣例被悄然換位。
談起英劇與美劇的區別,人們總覺得前者更有文藝范兒,但以《唐頓莊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