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重建醫患關系,請從細節做起
既然住院病人必須陪護,而醫院的護理又達不到取代家屬陪護的水平,為什么醫院不想方設法來解決家屬每一個晚上都要遭遇的麻煩呢?坐著熬夜的家屬會產生多少怨氣,而躺在陪護床的家屬會減少多少不滿呢?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王森
坐著熬夜的患者家屬會產生多少怨氣,而躺在陪護床的家屬會減少多少不滿呢
最初聽到醫院保衛室可配備魚叉狀長棍的新聞,未免覺得有些夸張,但哈爾濱醫大血案,卻證明東莞市政府的建議絕說不上用力過猛,而恰恰是有先見之明。
我有很多朋友是醫生,我大姐就是護士,我了解他們的辛苦、無奈和悲憤,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他們常常如驚弓之鳥,他們的恐懼并不是空穴來風,騰訊網轉載血案報道后,竟然有65%的網民投票選擇了“高興”,這讓不是醫生的我們,對這冷漠的人性也產生了恐懼。
在這里,我不想譴責任何人,我只想向那位剛剛拿到博士錄取通知書的實習醫生表達我的愧疚。對醫患關系的緊張,不要只把責任推到體制和醫院,媒體難逃沒有善盡言責的責任。選擇性報道,樂見對立的新聞,對醫生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