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鐘表專題】調到“北京時間”
在巴塞爾,除了中國買家外,你很難看到有人現場下單。中國人對鐘表消費的口味到底是什么?當歐洲鐘表開始打中國牌,一向喜歡“跟歐美風”的中國奢侈品愛好者,消費口味是會更“歐洲”,還是更“中國”?
據說此次參加巴塞爾鐘表展的媒體有近三千家,其中中國媒體就超過千家。在更為“圈子化”的日內瓦鐘表展,六年前還沒有大陸媒體,今年已有三十多家媒體獲得了邀請。
“這表不貴啊”
巴塞爾鐘表展媒體中心的工作電腦區,一般只有歐洲語言的輸入法設置,第一天的時候需要手動添加中文輸入法。三天后,在每一臺電腦前坐下,語言欄里都找到中文。
“感謝中國媒體。”浪琴CEO霍凱諾一邊展示他索伊米亞系列腕表在中國的增長圖,一邊說,“當然,也是中國的消費者有這個需求。”巴塞爾的中國客戶們如何買表?典型的方式是:直截了當地攔下品牌銷售,問“: 這只表多少錢?”得知價格后,一般會轉身招呼同伴:“這表不貴啊,快來看看。”一番七嘴八舌的品頭論足之后,買單或者離開。
在巴塞爾,除了中國買家外,你很難看到有人現場下單——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