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祭孔——拿傳統的藥,治當下的???

一邊是嚴謹的程序考據,一邊是各種山寨、簡陋的細節;一邊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大旗,一邊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一邊是克己復禮的個人理想,一邊是提升“軟實力”的時代企圖。祭孔儀式本身,成了這個紛雜時代的縮影。

責任編輯:李梁 楊繼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謝雪

北大、人大、復旦大學的多名學者參加了正定縣的釋奠禮。但祭孔儀式一如既往的引起諸多爭議。 (CFP/圖)

一邊是嚴謹的程序考據,一邊是各種山寨、簡陋的細節;一邊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大旗,一邊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一邊是克己復禮的個人理想,一邊是提升“軟實力”的時代企圖。祭孔儀式本身,成了這個紛雜時代的縮影。

孔子又回來了。

2012年3月17日,在中國現存最早文廟的河北省正定縣文廟,雅樂齊鳴。由河北省釋奠禮活動發起人高士濤,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馬恒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祥龍擔任獻官,與孔氏后裔及正定弘文中學百余師生舉行傳統祭孔禮儀。

籌劃者

這場遵照明朝禮儀祭奠“至圣先師”的儀式“釋奠禮”卻在網上被貼上了“封建”“余毒”“作秀”的標簽,這讓這場釋奠禮的籌劃者、河北儒教研究會的副會長高士濤憤怒和失望。

與這些年各地層出不窮的祭孔活動相比,高士濤認為,河北做得最純粹。“很多官方祭孔都是表演性質,但我們完全按照明代文獻史料來做。”

這套禮儀程序之復雜,哪怕是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祥龍,都很難一下子記清。為了在3月17日的釋奠禮上不至于手忙腳亂,前一天下午,這位首次參加釋奠禮的主獻官特地趕到現場彩排。

這是河北正定縣舉行的第八次祭孔儀式。即便有此前七年的經驗打底,加上五天的彩排,失誤也難以避免

3月17日的釋奠禮上,通贊(類似于主持人)吉恩煦在喊“初獻禮”時,有位分獻官的引贊就往前去迎獻官了,但按照規定,必須在通贊念完祭文后才行。兼任糾儀官的通贊打斷了引贊:“停,請退回到原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