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好論文是如何煉成的
最普遍最便捷地展示研究成果的方法就是寫論文。要寫出好論文,技巧只是錦上添花,而匆匆趕制的論文往往也質量不佳,當材料充分、思考清晰、實驗結果齊備時,動筆時機才成熟。
我的實驗成果斐然,為什么要“浪費時間”寫成論文呢?
我覺得自己的論文質量不錯,為什么學術會議和期刊總是不收錄呢?
做實驗沒日沒夜,實驗后的論文寫作更是夜以繼日,我如何能夠從容地寫作呢?
林宙辰研究員告訴實習生們:“要寫出好論文,技巧只是錦上添花,當你理解了寫論文的必要性,用心寫作的意識便會油然而生。”
為什么要寫論文——分享與提煉
要寫出好論文,技巧只是錦上添花,當你理解了寫論文的必要性,用心寫作的意識便會油然而生,所謂正心誠意為先,而后才能齊家治國。我們為什么要寫論文?許多學生回答是:老師要求寫,或者寫論文才能畢業。不幸的是,以上答案很少能催生出優秀的論文。
正解是:第一,研究者有優秀的研究成果要分享,并希望在學術圈內制造自己的影響。論文極大地提升了分享的效率,文章在手,重復宣講的煩惱不再有。以前10個人向你咨詢,你要講10遍,現在只是一篇文章,輕輕點擊,發予10人的簡單操作。
第二,寫論文可以極大地幫助自己提煉想法,把粗略的想法精細化。本來思路上也許有盲點,但當你必須考慮如何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時,幾行論點的草稿自然是不夠的,將所有材料重新進行有機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詩句也說明了寫作對研究者的意義:聽而后忘卻(I hear and I forget)、看而后記憶(I see and I memorize)、寫而后理解(I write and I understand)。
何時開始寫論文
對這個問題的錯誤答案是:現在必須寫了,不寫不能畢業,或會議的截稿日期將近。不幸的是,匆匆趕制的論文往往質量不佳。寫文章頗耗時日,好文章不是3-5天趕出來的。正解是:當材料充分、思考清晰、實驗結果齊備時,動筆時機才成熟。
什么是好文章——想法好、表達好、語言好
首先,文章要內容好、想法好,不能只靠包裝。所謂內行看門道,論文最終要給同行看,他們自然會把你的想法和現有的想法進行比較,你的想法要經得起推敲。
其次,想法還要語句通順、邏輯連貫地表達出來。好論文首先要結構清楚,邏輯性強,前后呼應。例如,文章靠后部分如果引用一些知識,可以先用文獻綜述在前方鋪墊好,給讀者一定的知識儲備,避免造成理解困難。其次,解釋要清晰。論文,尤其是工程類論文,要能夠讓讀者重現自己的算法,就要求必須解釋清楚每一個步驟。論證要充分翔實,要充分地向讀者展現自己想法的價值。
在向讀者展示的過程中,一些輔助手段可以讓文章中的解釋更加清晰,例如圖表、直觀的記號。例如我們學習物理學時使用的符號非常直觀:用希臘字母來表示角度、小寫字母表示矢量、大寫字母表示矩陣。記號非常有助于思維過程,阿拉伯 數字系統影響巨大,而其它計數法都消亡了,那是因為這種系統對記憶、理解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如果一定要用其它符號進行表示,對文章內容沒有影響,但讀者在閱讀時已經對符號所代表意義有所假定,如果改變了現有假定,會造成閱讀障礙。
第三,從語言上說,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論文一般是英文論文,我們用非母語很難做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