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聲高校行-中山大學站
今日,南方周末攜手百威英博啤酒集團,將“創新之聲高校行帶進廣州中山大學,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們上了主題為“創新水治理”的生動一課。
責任編輯:陶斯達
百威英博聯手南方周末啟動“創新之聲高校行”
第一課“世界水日,我們學習水治理” 廣州中山大學開講
(2011年3月20日,中國廣州)今日,南方周末攜手百威英博啤酒集團,將“創新之聲高校行帶進廣州中山大學,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們上了主題為“創新水治理”的生動一課。該活動也拉開了全年“創新之聲高校行”的帷幕,南方周末總經理毛哲、百威英博啤酒集團亞太區法律及企業事務副總裁王仁榮,以及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建林共同啟動了此次高校巡講活動,雙方希望借此活動從不同緯度對創新進行解讀、案例分析與探討,以學者、企業領袖為主要演講核心,搭建探討創新主題的平臺。
3月22日是第二十屆世界水日,“創新之聲高校行”的首站主題也適時飲水思源,討論關于水污染的創新治理方法?;顒友埩宋覈Y源保護專家、原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先生,綠色和平(東亞)政策與公共事務主任雍容女士,以及百威英博啤酒集團亞太區法律及企業事務副總裁王仁榮先生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前政府官員翁立達先生長期從事長江水資源的監測和保護工作,曾先后主持、組織、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大型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以及長江水資源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在演講中,他將自己多年奮戰在水資源保護第一線的經驗與大家進行了分享,深入而詳細地分析了我國目前水資源環境現狀并提出了建議。
作為綠色和平代表的雍容女士,則以他們“為中國江河去毒”的NGO項目為例,通過展示對時尚品牌、紡織行業的水污染調查分析,提出把水治理、水污染與時尚聯系起來,激發公眾參與,推動政策進步,通過國際化的視野和行動方式,幫助企業從污染者轉化為去毒先鋒,實現有毒有害物質零排放的共同目標,為“清潔江河,共贏無毒未來”做出努力。
百威英博王仁榮先生的演講則從不同緯度,展現了企業對水資源保護的創新思考。在介紹了百威英博為保護水資源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三年水令狀”的環保目標、工廠水資源惠及周邊居民的“中水惠民”政策、與GE在節能減排創新能源方面的跨界技術合作,以及企業員工的環保行動點滴之后,王仁榮先生還向大家推薦了一項由百威英博在美國發起的、極富創意的名為“蓄須以明志”的環保公益行動。據統計,每人每天剃須耗水量約為18升,一年下來,每人用于剃須的耗水量就近6000升,如果按照中國成年男性8億人計算,一年剃須需耗水4800億升,相當于19萬個水立方標準泳池蓄水量。在場的觀眾在知道這些數據后頗感震驚,男生們紛紛舉手示意要加入到蓄須節水的隊伍中來。
三位嘉賓分別演講結束之后,在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總監朱紅軍的主持下,嘉賓們就“創新水治理”的未來之路和企業所需肩負的責任做了熱烈探討,并回答了很多現場觀眾和新浪微博網友的提問,整場活動的氣氛也在互動環節再一次被推向高潮。
在當天的演講和論壇之外,活動還特地將“創新之聲”延展到實踐領域,帶領學生參觀了百威英博在佛山的工廠,向學生們展示和講解了在啤酒的生產釀造過程中,工廠是如何進行水循環處理和水污染控制的。
可持續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必須面對的挑戰。如何使經濟增長不損害環境、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創新”是不能越過的一個先決條件,也是我國發展的國家戰略主題。高校是創新的前沿陣地,是最富活力的舞臺,在高校進行有關創新的探討更益于激蕩思維,對未來的創新形成蝴蝶效應。據透露,該創新之聲高校行活動,今年還將推廣至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重點城市的高等院校,就能源、傳媒、人才、管理等領域的創新話題展開建設性的討論。
創新之聲啟動儀式 (csr/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