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為何互相不信任?——《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摘錄及作者訪談

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就開始存在并延續至今。而目前美國官方主流觀點認為,中國在地區和全球范圍內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不斷壯大的實力不會專門針對削弱或損害美國的利益。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師小涵

 

(明鏡/圖)

編者按: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作為合作者,于2012年3月共同發表了《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報告。

兩位學者同政府接觸非常多,報告由兩位作者各自敘述本國政府的觀點,隨后共同撰寫后續的分析和建議。報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雙方理解對方思維方式的能力”。作者相信,中美雙方如果沒有這種意識,則難以制定出減少或控制戰略互疑,并且符合雙方利益的政策。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授權同意南方周末對報告內容進行部分摘錄,供讀者參考。

什么是中美戰略互疑?

“戰略互疑”,是指雙方在長遠意圖方面的互不信任,即認為對方國家實現其主要長期目標,是要以你本國的核心發展前景和利益為綜合代價的。令人擔心的是,截止到2012年,戰略互疑好像在兩國均有增長。這種觀念一旦發酵,就會使之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導致中美關系呈現全面敵對狀態。

中美兩國廣泛的交流活動未能使任何一方建立對對方長遠目標的信任,相反,缺乏互信的問題正日趨嚴重。不信任本身即具有緩慢的破壞性,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態度和采取的行動反過來又會加劇不信任。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主要描述中美兩國國內各層次決策者對中美長期關系的基本觀點,而非表達大眾觀點。報告重點也不在于說明雙方在日常事務的各種問題上進行合作的意愿,而是集中分析中美對彼此的長遠意圖產生疑慮的因素。

中國為什么不信任美國? (中方觀點)

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就開始存在并延續至今。當北京覺察到美國方面對中國的戰略意圖產生更多擔心的時候,北京就會向華盛頓保證,中國不會尋求挑戰或者代替美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同時,在北京看來,正是由于美國的政策、態度和誤解,才導致了兩國之間缺乏互信。

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主要出自:

1.國際體系的結構變化

如今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明顯縮小。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國的GDP是中國 GDP的八倍,但是現在,這個數字已經減少為不足三倍?,F在的問題是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還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不是幾十年的時間。

中國的政治精英普遍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是西方民主和經驗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中國模式”(或者所謂“北京共識”)的特征是構建全方位強大的政治領導,從而確保能夠有效地管理社會和經濟事務,這與那些出現“顏色革命”每每導致國家分裂、西方侵犯其主權的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中國,很多人深信美國在處理世界事務時的最終目的是維持其霸權和統治,所以,華盛頓將會試圖阻止正在崛起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提高自己的地位。

根據中國人對世界史的典型理解,美國政客是“叢林法則”的忠實信徒,他們推行民主和人權實際上是為了幫助其實現強權政治的政策工具。

2.政治和價值體系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開始,人們始終堅信美國一直懷有陰險的圖謀,策劃推翻共產黨的領導,把中國變成它的附屬國。這種計劃被稱為美國對社會主義推行的“和平演變戰略”。

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一直防范美國意識形態的影響。中國主流觀察家們仍然認為美國對華政策的目的是要&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