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石油,制裁伊朗?

隨著伊朗局勢再度告急,坊間流傳甚廣的聲音再度高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四處“挑事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石油。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從利比亞到伊朗,美國大兵們真的是沖著油田而去的嗎?

責任編輯:史哲 張哲

美國對中東原油的依賴從2001年的28.6%下降到了2011年的15%左右。與此相反,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卻大大增加了。 (政見 黃雷蕾/圖)

2012年4月10日,伊朗宣布已經停止向西班牙出口石油,可能很快還會中止對德國和意大利的石油銷售。四天后,伊朗與世界主要大國將于伊斯坦布爾重啟核問題談判。

隨著伊朗局勢再度告急,坊間流傳甚廣的聲音再度高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四處“挑事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石油。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從利比亞到伊朗,美國大兵們真的是沖著油田而去的嗎?

有趣的是,2012年3月,中方再次明確表示反對華盛頓提出的對伊朗單邊制裁。在大洋彼岸,也有不少美國人認為:中國不支持美國對伊朗的單邊制裁,完全是為了從伊朗獲得石油。

在國家之間復雜的利益計算中,能源的確深刻影響著外交和戰爭決策,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并非“打仗搶石油”那么簡單。

美國打仗,中國“搭便車”

盡管中東作為世界“油庫”的地位毋庸置疑,美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數量及其占總進口的比重都已逐年下降。

2008年以來,美國每年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量為:627、449、415、460千桶/天,約合3122、2236、2067、2291萬噸/年。戰爭發動前的2001年,這個數字是795千桶/天,約合3959萬噸/年。

而中國在2008年以來每年從伊拉克進口原油的變化情況為:186、716、1124、1377萬噸/年。

經過8年飽受爭議的伊拉克戰爭,付出數千名士兵的生命為代價,美國從伊拉克獲取石油的份額并未上升,反倒是伊拉克出口到中國的石油大增。2009年,伊拉克新政府重啟石油公開招標,中標最大項目魯邁拉油田的,是中石油和英國石油公司(BP)組成的聯合團隊。

實際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