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家的財產我不能知道”
2012年4月6日,民國教育總長傅增湘之孫傅延年等人狀告北京市文物局信息不公開行政不作為一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意外的是,官方的代理人承認“東西就在我們這里”,但仍拒絕公開。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謝雪
民國教育總長傅增湘之孫申請公開“文革”被查抄文物清單,被擋在門外。
“說白了東西就是在我們這里,要不是北京市的文件壓著,早給他們看了。”官方的代理人說。
“像那些應訴多的部門,現在公開都做得比較好了。”主審法官說。
信息公開申請難,訴訟更難。 (CFP/圖)
“文革中我家到底被查抄了多少財物?”2012年4月6日,民國教育總長傅增湘之孫傅延年等人狀告北京市文物局信息不公開行政不作為一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意外的是,官方的代理人承認“東西就在我們這里”,但仍拒絕公開。
“為什么我家的財產狀況我不能知道?這樣的保密符合情理嗎?”67歲的傅延年憤怒地說。
“請與落實查抄小組聯系”
傅延年姐弟與堂兄傅熹年的家產糾紛已經長達29年,他們的信息公開請求,正是源于家產分割訴訟的需要。
他們均為民國教育總長、著名收藏家傅增湘的孫輩。傅延年與弟弟傅嵩年系出傅增湘三子傅定謨一房,傅熹年系出傅增湘長子傅忠謨一房。
傅增湘1949年去世,留下一座1200多平方米的大宅子,以及數不清的古董文物。1966年,紅衛兵將位于北京市趙登禹路的傅家大宅查抄,就地封存了整個大院和財產,所有居住人等被轟出。一家人隨即各奔四方。
傅延年至今記得在這個大宅子的66間半房屋里很多文物的擺放地點。文物以古書居多,還有大量的玉器古玩、名人字畫,件件價值連城。“如同一家小型的博物館。”傅延年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傅家十幾個孫輩中,只有傅延年和傅熹年會畫畫,傅熹年現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0年,傅熹年一房提出析產分家。傅延年一房卻發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