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說明”代替“宣傳”是個進步

“洗腦”式宣傳,對分辨力較強的成人而言,可能功效甚微,但對于像白紙一般的孩子,的確有效。從“宣傳”到“說明”的轉變,既是一種“正名”,也是一種姿態的轉變,顯得更加中正、溫和、理性。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謝路明

“說明”一詞更接近公共外交,顯得更加 中正、溫和、理性

前不久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里,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說,“宣傳”(propaganda)一詞已經被用濫了,與其原初的本義相去甚遠。“不管哪本字典,它都注上了,有點‘強詞奪理’的意思,那么我覺得我們是善意地表達中國,所以我就改成了‘向世界說明中國’。”

宣,本義是公開說出、散布、疏導。在東漢末年,已見“宣”“傳”二字合用,但不含褒貶,是個中性詞。在西方,宣傳的本義是“散播哲學的論點或見解”,但在英語propaganda的詞根中,借植物栽種、接木而含有強行傳播之意?,F代意義上的“宣傳”一詞,源于162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創立的“信仰宣傳圣會”(Congregation for Propaganding the Faith),當時該會就簡稱為Propaganda,其主要使命是傳播宗教教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