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視】官員作秀,何妨“假戲真作”
很多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事務,如果完全不公開,也就完全不需要作秀吧?其實,不必追究官員心里到底想什么,先只看他們外在的行為是否符合民意期待。作秀的行為成了習慣,成了規范,久而久之,也就“假戲真作”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謝路明
不必追究官員心里到底想什么,先只看他們外在的行為是否符合民意期待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后來受到特別的重視,獨立出來成了“四書”中的一“書”??妓鳌洞髮W》地位上升的經過,可以看到一個清楚的理由,那就是其中講了一套井然的次序,一套方便人依循的方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套說法吸引了幾百年、上千年的中國士人,奉之為圭臬。
也就是在這套方法的討論上,出現了宋明理學的重大爭議。“程朱”派按照字面意義,強調從“格物-致知”得來的知識,作為一切的根底。“陸王”卻質疑把外來的知識作為根本,改變了&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