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難自治——血案頻發:醫生為醫療改革滯后埋單
過去十年間,沖擊醫院的惡性事件在以幾何級方式增長,2002年有五千多起,2004年上升到八千多起,2006年則將近一萬起?!搬t不自治”這句古話成為目前醫院自己尷尬處境的寫照。累年積弊及改革滯后,是醫患矛盾激化最重要的制度因素。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謝雪
接二連三的暴力傷醫事件背后是一組更為可怖的數字:過去十年間,沖擊醫院的惡性事件在以幾何級方式增長,2002年有五千多起,2004年上升到八千多起,2006年則將近一萬起。2008年,在太原召開的一個關于醫療糾紛全國性的內部會議上披露,全國醫療糾紛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
“醫不自治”這句古話成為目前醫院自己尷尬處境的寫照。累年積弊及改革滯后,是醫患矛盾激化最重要的制度因素。而這些,是手握柳葉刀和處方單的醫生們,無法自己解決的。
2012年3月27日15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籃球為“3-23”案件中死亡的醫務人員王浩舉辦追悼會,近千人參加了追悼活動。 (李鵬/東方IC/圖)
醫生和醫院管理者的人身安全似乎都難以保障了。上海某區中心醫院的一位被公認為“治院有方”的前院長,因為害怕患者找其鬧事,不僅在辦公室裝了防盜門,還養了兩條狼狗。另外一家醫院的院長則配了貼身保鏢。
2012年4月1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哈醫大一院”)“3·23”暴力傷醫案僅20天后,中國公立醫院再發兩起血案:先是該日上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在其工作診室內,被一不明身份人員刺傷;繼而在當天晚上,北京航天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趙立眾被刺傷。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部分醫界人士認為,頻頻發生的暴力傷醫案盡管屬偶發事件,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其中,大型公立醫院的累年積弊及改革滯后,是醫患矛盾激化最重要的制度因素。
警察進醫院
“3·23”傷醫事件發生之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專程趕到了哈爾濱,參加被害醫學生王浩的追悼會。
近年來,凌鋒一直為保護醫生安全而努力。早在2011年兩會上,他就發起一項提案,建議出臺《醫院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要求醫院引入公安力量。
事實上,在醫院引入公安力量打擊“醫鬧”,在幾年前就有嘗試。2011年7月,遼寧沈陽27家醫院曾計劃聘民警擔任安保副院長,遼陽市曾于2012年在一家醫院專門設立了一個派出所。然而,效果卻并不明顯。據了解,哈醫大一院早在事發前就設立了有警察值班的“警衛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