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亮科技:蹊蹺的金融軟件新星

一家行業內排名并不靠前的銀行IT企業正跑步邁向資本市場,它將客戶群瞄準眾多“個別高層說了算”的城商行。而為了達到上市條件,它涉嫌通過不計股份支付費用的手法,使業績“更好看”一些。

責任編輯: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家行業內排名并不靠前的銀行IT企業正跑步邁向資本市場,它將客戶群瞄準眾多“個別高層說了算”的城商行。而為了達到上市條件,它涉嫌通過不計股份支付費用的手法,使業績“更好看”一些

如無意外,自稱“最熟悉中國的銀行IT專家”的深圳市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亮科技”),距離在A股創業板掛牌上市的日子不遠了。2012年3月6日,長亮科技已成功過會。

長亮科技曾專門召開過新會計準則研討會,王長春慷慨陳詞,但日前其會計報表遭到質疑。(資料圖片)

中國創業板已經讓多個財富神話成為現實,不少企業創始人在上市后“一夜暴富”。但是,長亮科技對公司員工采取了“太公分豬肉”式的股權激勵:在長亮科技的160名股東中,除了僅有的一名法人股東——招商資本,其余159名都是自然人——這么龐大的“股東團”刷新了創業板公司股東人數的紀錄,這些股東都是與長亮科技一起“風雨同舟”的員工,盡管少部分已經離職。

然而,長亮科技“有福同享”背后有諸多蹊蹺之處,其在軟件行業的生長路徑也存在不少疑點。

“股份支付”之謎

一位“財務打假”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如果長亮科技按股票公允價值計,其2010年的相關費用為5442萬元,而這一年的營業利潤只有3450萬元。

播種的時刻在2010年。當年7月29日,長亮科技新增了35名股東,他們以每股約0.61元入股——這是股改前的增資;兩個月后的9月28日,111名股東加盟,入股價格約1.9元/股,與當時的每股凈資產值相當——這是股改前增資入股價的三倍。

據長亮科技的招股說明書,這兩次價格差異的原因在于:股改前增資的股東是長亮科技主要股東、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骨干員工,對公司經營發展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因而“以較低價格吸引其入股”。

不過,至此,當時長亮科技約70%的員工持有了公司股份。雖然近半數股東持股比例都在0.05%以下,但名義上都成為了“主人翁”,一個具有“均富”特征的“公司社會”形成了。

一般而言,“股份支付”是通過向員工發行股票,來代替工資的支出,同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