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季圖書觀察·文史篇】告別以自我為中心
陳恭祿:“蓋人類之普遍心理,嚴于責人而寬于責己……詆毀外國,國人固少反對,且有愛國之名。此種畸形褊狹之心理,徒為害于國家?!边@段話,不僅適用于近代史學者,國際關系學者更應深思。
責任編輯:劉小磊 實習生 魏晨捷
海斯勒的《江城》(李雪順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2月),如同《尋路中國》,讀來令人感覺熟悉又陌生,輕松又沉重。
1996至1998年,海斯勒作為“美中友好志愿者”成員,在涪陵師專英語系擔任外教,隨后以這段經歷寫下《江城》。雖然??茖W校在中國的大學序列里叨陪末座,但是考慮到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只有6%,這些大學生仍然是同齡人中的精英。
當來到江城涪陵時,海斯勒發現學生被一套思想和行為規范指揮。這套規范有時是無效的,比如在一個很少見到外賓的內地城市,“不圍觀尾隨”的規范形同虛設;這套規范有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