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有禮是否有道理
不為炫耀外貌或夸示財富,“自尊”才是一切服儀與禮節的根本。今日藝文界的諸多明星大腕,不捫心自問技藝是否精進,開口閉口皆是一年演出多少、銷售數量如何、財貨收益金額,粗俗鄙薄既至慘不忍睹之境,就算名牌滿身也是沐猴而冠。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謝路明
不為炫耀外貌或夸示財富,“自尊”才是一切服儀與禮節的根本
長久以來,我對服儀與禮節,常有許多質疑。
我并非標新立異,也沒想打破規矩。但或許是曾在倫敦求學,處于這個階級嚴重又勢利市儈的社會,自然會有許多反思。比方說,為何正式場合不能穿牛仔褲?在英國,許多高級旅館的餐廳或休息室,甚至禁止客人穿著牛仔褲。這是因為牛仔褲“不得體”,還是純粹階級觀念使然,認為“工人階級”穿著“沒資格”進入上流社會場合?同理,自法國傳來的喝紅白酒持杯方式,究竟是怕影響酒溫改變口感,還是實為貴族心態延續,不愿沾觸仆役碰過的地方?可經過一番文史考古與思辨分析后,最后我們又該秉持什么原則,什么才是“合宜”與“合儀”?
近日有幸訪問女高音朱苔麗,頓時解了這個疑惑。
朱苔麗生于臺北,是國際知名的華人聲樂家,曾獲臺灣頒予文藝界最高的榮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