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拯救每年一萬億的財富凈損失
中國要控煙,最可取的降低煙草需求的措施,是對吸食煙草的公共衛生教育。吸煙者是經濟人,選擇吸煙總是因為收益高于成本。假如煙草的任何外部包裝印有“腐爛的肺”,估計中國人結婚把卷煙當待客之道和用高檔煙送禮的慣例就會慢慢廢掉。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王磊 云龍
(向春/圖)
一向在媒體面前很低調的中煙被稍稍露了一下家底,就讓人“羨慕嫉妒恨”不已。2012年3月初,興業銀行披露,中煙2010年營收7704億元,凈利潤1177億元,利潤率高達15.3%。與中石油的指標相比較:2010年中石油營收1.73萬億元,凈利潤1676億元,利潤率為9.7%。這意味著同期中煙的利潤率比中石油高57.7%!想想以中石油為領隊的“三桶油”,時不時被媒體拎出來放在火上烤得“內牛滿面”,就知道中煙多金、低調、體面的生活那才叫幸福。
中煙即中國煙草總公司,在“中”字輩大佬行列。你若用搜索引擎搜它,就會找到“中國煙草”網(www.tobacco.gov.cn),域名后綴不是于商業公司常見的.com,而是為政府獨有的.gov。這是一個兩位一體的結構:于政府序列是國家煙草專賣局,于央企序列是中國煙草總公司,簡稱就是“中國煙草”。
這一套結構,也被逐級拷貝:31個省份,相應就有31個省級煙草專賣局(公司),如在北京市,就是北京市煙草專賣局和中國煙草總公司北京市公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簡稱為“北京煙草”。普通消費者要買到卷煙,一是去煙草專賣局(公司)的自營零售店,如北京煙草專賣局(公司)有全資子公司北京京煙零售連鎖有限公司,其自營店遍布北京16個區縣,以卷煙零售為主,兼營酒類、茶葉等;二是去有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商店,此許可證由商家向本行政區域的煙草專賣局申請。此為卷煙銷售環節的壟斷。
在商業公司系統之外,中煙有16家工業公司,主業為生產卷煙等,如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云南中煙”,為目前全國最大的省級中煙工業公司,2010年,生產卷煙969萬箱,實現利稅685億元。此為卷煙生產環節的壟斷。
可見,國家煙草專賣局或中煙的壟斷并不僅限于銷售環節,而是打通并壟斷了包括卷煙生產、調撥、批發和零售在內的整個產業鏈。國家煙草專賣局把自己的名字譯為State Tobac-co Monopoly Administration是非常準確的。所謂煙草專賣制度,其本質就是Monopoly(壟斷),這不是由于天賦異稟或知識產權等形成的暫時性的市場壟斷,而是由于準入禁止造成的長期性的權力壟斷,因此自稱或被稱為StateMonopoly(國家壟斷)是再也合適不過的了,其英文直譯就是“國家煙草壟斷局”。
7500億元是租,不是稅
2011年,煙草全行業稅利為7529.56億元,其中上繳國家財政6001.18億元,1528.38億元為企業留存的利潤。
無利誰早起?無利誰壟斷?在壟斷者中,一般市場壟斷者只是在競爭中的暫時領跑者;惟有權力壟斷者的成色最高,因為它一勞永逸地消滅了競爭,為唯一欽命選手,是永遠的冠軍。我們可以看看“獨孤求贏”中國煙草的成績單。根據國家煙草專賣局的數據,2009年中國煙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5169.13億元;2010年為6045.52億元,同比增16.95%;2011年為7529.56億元,同比增22.5%。又興業銀行的公告披露:2011年,中國煙草行業實現銷售收入達10111.4億元。
中國煙草業面臨多個稅種,主要稅種有二。一為銷售稅,分甲類煙和乙類煙征收,稅基為調撥價(從工業公司調撥到商業公司的價格),從2009年5月1日起,甲類煙消費稅稅率由原來的45%增至56%,乙類煙由30%增至36%,甲類煙的標準由50元上浮至70元,即標準條(200支)調撥價在70元(不含增值稅)及以上的卷煙為甲類煙。二為增值稅,稅率為17%,與增值稅相聯系的,為開征量相當于增值稅稅額10%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這是變相把增值稅稅率增為18.7%。此外,有利潤的商業公司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且從2011起,中國煙草要上繳15%的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