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下的中國】寧浩:“三流導演”“三好學生”
寧浩用匹諾曹、愛麗絲漫游仙境這樣的童話比喻“黃金”,就是一個成長童話——《無人區》行不通,復制“瘋狂”系列“沒有太大意義”,拍“黃金”,“三歲小孩都看得明白”。
責任編輯: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王磊 周鑫
寧浩自認就是個手藝人,他只能把手藝做好,盡量讓大家買這個貨的時候比較放心。 (劇組供圖)
《無人區》下落不明
說《黃金大劫案》,不能不提至今未能面世的《無人區》;說《無人區》,又繞不開它的上一部:《瘋狂的賽車》。
“賽車”投資一千多萬元,在2009年收獲了1.3億票房,在“瘋狂”系列的類型復制上相當成功,也讓寧浩晉身“億元票房俱樂部”。但寧浩不客氣地反省了“賽車”的創作:“徒有技術,沒有靈魂。”
“一個電影就像一盤菜。‘賽車’吃的時候比較爽口,看的過程很High??赐暌院?,沒什么營養,也沒什么回味。”寧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他收到不少意見,比如“寧浩想說的東西太多了”、“節奏太快”。經過“幾層翻譯”,他找到癥結所在:“這個創作不是從我自己原生來的,只是一種技術性的投入,不是情感性的投入”。
接下去寧浩帶著近兩百人的劇組去了新疆,為下一部電影《無人區》“投入情感”。韓三平問他要多少錢,他說:不需要特別多,2000萬吧——一部中等影片的成本。
為了“去社會化”,寧浩把故事放到荒漠,讓人物像野獸一樣直面生死與善惡——人性、欲望、毀滅,是《無人區》的關鍵詞。但是問題也來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怎么可能有“無人區”這樣的地方存在?
2010年初,《無人區》關機半年后,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