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向左走?向右走?——加拿大記者眼中的“城中村”

大多數時候,桑德斯只是告訴人們各地城中村里發生了什么,而沒有深究為什么發生。寫重慶和深圳,并不是為了解釋中國的城市化,他想告訴人們:遇到這些問題的不止你自己。城市化是影響全球四分之三國家的世界性難題。

責任編輯:李宏宇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周鑫 王磊

重慶“六公里”城中村。桑德斯之所以敲定“六公里”是因為那里能聽到“鄉村變身城中村的完整故事”。 (受訪者/圖)

當桑德斯把目光聚焦到重慶市南岸區一個名叫“六公里”的城中村時,他發現政策和現實并不一致:這里的外來人口大部分沒有獲得重慶戶口,一家三口、五口擠在十來平方米、條件簡陋的租屋里。

重慶“六公里”

當“重慶”登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西方主流媒體版面的同時,它也成為加拿大記者道格·桑德斯《落腳城市》一書的開篇。

“落腳城市”(arrival city)是作者創造的新詞——鄉村移民進入城市前的落腳地。為了成為城里人,他們奮斗在這些位于城市邊緣或中心的“飛地”。2010年起,加拿大《環球郵報》歐洲記者站站長桑德斯走訪五大洲二十多個鄉村移民社區,完成了這部紀實作品。

桑德斯成長于多倫多一個城中村社區,許多鄰居的祖輩來自中國、越南、葡萄牙、希臘等地的貧困農民家庭。這些外來移民常常是一家幾代擠在一間十來平方米的小屋里,從借錢開一間小店鋪開始立足發展。政府并沒有強行拆除這些看上去不怎么體面的小店,也沒有“戶口”限制,任其自由生長。移民掙來的錢一部分擴張店面、購買房屋,一部分寄回老家,剩下的投入下一代教育。漸漸地,這個城中村通過自身“造血”,融為城市的一部分。

“我逐漸明白,這個貧困移民社區的模式,就是改善我周圍人們生活的一種機制。”2012年4月,桑德斯在上海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說。

在重慶,桑德斯進行了一個月的研究。當地官員向他描繪了許多藍圖:從2010年起:未來3年建設4000萬平方米的公租屋,解決100萬到200萬人的居住問題;陸續引入300萬農民工進城給予重慶戶口,讓他們成為“城里人”。

當桑德斯把目光聚焦到重慶市南岸區一個名叫“六公里”的城中村時,他發現政策和現實并不一致:這里的外來人口大部分沒有獲得重慶戶口,一家三口、五口擠在十來平方米、條件簡陋的租屋里。

“六公里”由抗日戰爭時期美國&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