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后廚”很受用
責任編輯:史哲、戴志勇、蔡軍劍
2011年9月,我來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讀研。為賺生活費,我申請了校園工作崗位,進了學校的餐飲服務部,具體崗位在“房子后面”(Back of House),即“后廚”,負責各個菜品窗口及柜臺貨架的食材準備、商品供應。
從工作第一天起,同事們便會告訴新人,大家都要遵守如下規則:
戴帽——發放的棒球帽或黑色網套,防止頭發掉落;
洗手——洗手池、洗手液幾乎觸手可及;
勤換手套——洗手后須戴手套工作,與非食物、廚具接觸后都要換手套(初次見面不少人會和我握手,之后都馬上換掉);
每樣備好的東西都要標明日期——為確保供應,食物需提前準備,洗過的草莓、切好的洋蔥、烤好的培根都得在包過保鮮膜、貼過“生產”日期后再歸類放入冷藏室,以便盡早使用,避免混淆;
發霉要報告——準備過程中遇到任何變質現象都要及時匯報;
三步清洗——砧板、刀具使用后要經三個水池,分別是含清洗劑的水、清水、消毒水;
還有垃圾分類、包裝箱回收……
有人會覺得廚房的活兒“純粹浪費時間”,但于我,此間的學問與精神受用每天。